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2020-07-29 16:45:03)
分类: 文艺撷英

(三)

王玉宽山东莒县库山乡源河村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日照市人大代表,莒县政协常委,并兼任中国农民当代书画研究会理事,莒县文联名誉主席等职,他的书法、印刻、绘画无所不工,但尤精于书法楷体字,擅长魏碑,其作品底蕴深厚,法度森严,深受社会各界所爱,黄河出版社专为其出版了《王玉宽楷书字帖》,《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连续几年使用他题写的专栏名字。他的大型条幅小楷《岳阳楼记》、《出师表》等作品被国家有关研究机构收藏,作品曾被国家领导人馈赠佳宾。

王玉宽(1917-2003 )男,字容普,号精勤室主人,生于莒县 库山乡 源河村。从6岁起就被其父关在家中读书、临颜真卿字,一写就是8年。后又偷学柳体,继而习欧、赵体,同时学习绘画。14岁制印,17岁给他人写碑文、作画。虽是农民,但以种田为副,以制印、画画与写字为主。后来担任小学教师,他把全部业余时间投入到写字中去。当时莒北一带需要写画的地方,大都请其执笔;鲁中南行政公署、莒北县政府及其所属机关所用印章大都出自王玉宽之手。通过实践,其境界和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全面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王广临魏晋诸家、汉碑篆隶,并借鉴了当代的一些名人墨迹,博览广收,凭着他过人的悟性和几十年苦学苦练的深厚功夫,形成了以工整秀丽、精到严谨、遒劲浑厚、温润典雅为特点的书风,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并在1994年山东省人大系统举办的全省“金春杯”书画摄影大赛上获二等奖。多家报刊杂志对其作过介绍,《大众日报》《山东人口报》等栏目曾在几年的时间里一度以其题书作为长期专用标题;中央文史馆和山东、广东、江苏、河南、内蒙古等省文史馆都收藏了他的作品,其中1993年为山东省文史馆书写的千字文20条幅,受到专家的高度赞誉。近年又先后出版了《王玉宽楷书千字文》字和《王玉宽、宋金鼎书画作品集》。

近些年,随着王玉宽的声望越来越大,周边县市及济南市机关来请先生写字的络绎不绝,外地区索求墨宝者更多,可以说笔迹遍及大半个山东,而且不少作品赠往日本、南韩、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王老在艺术上虽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但他却毫不自满,仍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凡是书画方面有一定造诣者,不论老幼,他都以礼相待,以师相尊,请大家给自己指正,并善于从别人那里(包括自己的学生)发现并吸取所长,以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对虚心求学的青年,他满腔热忱、不厌其烦地耐心指教,毫不保留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不断地关心、检查、督促指导他们积极进取。不少后学者在他的悉心指数下,已自学成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以“精勤室”为书斋名,这正是他一生笔耕不辍、辛勤劳作,为广大干部群众服务的真实写照。

1981年至今,王连任五届县政协常委,先后被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临沂地区书协主席、日照市文联、莒县文联、莒县书协名誉主席,并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八十年代初,曾配合崔祝生先生发起筹建了莒县书画篆刻学会,为发展莒县书画艺术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艺术的学习研究上,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作为县政协常委,王又经常利用各种会议、各种场合、各种形式就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向各级政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为了办好人民群众的福利事业,先后向乡敬老院、幼儿园、学校、医院、救灾等捐款达几万元,得到干部群众的厚重。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四)

张静波(19221995),莒县峤山人,自幼酷爱书画,初求教于莒城,后投笔从戎,在滨海八路军部队做政治工作,先生以方通之才,于文艺种种,无所不通,16岁起即有诗作及曲艺作品众多发表,为《大众日报》早期通讯员。建国后先后在临沂、沂水、莒县教育文化部门供职,1958年作《跋山水库图》印刷发行达4万余份,后专注于书法,入莒县美术厂,与著名画家宋式云合作,书写作品众多为海外收藏家收藏,多次参加国内书画展,声誉日隆。1988应省美协书协之邀,与宋式云一起赴济南举办个人书画展。先生精诗词歌赋,终生作诗众多,所题书法楹联多为自拟,1994年病中尚乐观地赋诗“舌根生疣也称奇,不能咽干只咽稀;有朝一日得康复,自己独吃八碗席。”工画精书,书法灵动飘逸,点画由心,挥洒自如,如走龙蛇,独具一格,见者立辨。原国务委员王光伟寄书赞曰“静波同志……书法苍劲有力,与武中奇书法共赏,各有千秋,堪称名家”著名画家马世治曾以菊花画作索先生题诗。又精曲艺,其曲艺作品早年在临沂专区广为演出,受到广泛赞誉。精于地方古代文史研究,被聘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有“莒县才子”之美誉。与崔祝生、任英民、宋式云、王玉宽、王艺石被誉为“莒县书画六老”,为著名诗人、书法家。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五)

任英民(1911年~1998年),莒县浮来山镇任家庄村人山东著名书法家。山东莒县人,建国前曾任于右任秘书,庄陔兰(清末翰林、民国山东省副主席、建国后任山东省文史馆馆长)的入室弟子。临沂市书法家协会第一届(19861989)顾问。

任英民从曾祖起连续三辈酷爱书法艺术,皆习欧字。任幼承家教,初以欧为基,继而习赵。十七岁被招考为区立高等学校教员。此间正值前清翰林庄陔兰应邀在县城重修莒志,任第一次拜见庄翰林,即受到翰林的赞扬和器重,随在翰林指导下转习颜字,书艺有了长足的长进。翰林为应酬世俗繁杂的索请,常让任为其代笔。1935年,任至青岛惜福镇小学教书一年多;1936年,应已在咸阳任县长的 邵立均先生之邀,到咸阳县政府任职;1947年,到青岛齐鲁公司任科长;青岛解放后,先后在工商局和建筑公司工作;1955年,先后调甘肃省设计院、城市建设局和市政管理处工作;1966年,被“遣返”回原籍。

在西安期间,有幸拜见了前往西安视察的于右任先生,得其嘉许和指教。并经于先生推荐,拜见了以汉隶、魏碑见长的著名书法家寇遐,多次受到寇遐先生指教,博研了汉隶、魏碑、商周钟鼎以及晋唐书法。任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笔墨相伴,把书法作为业余时间的最大乐趣,孜孜不倦,80年如一日,至真草隶篆诸体皆有深厚的造诣,形成了一种俊逸遒润、朴茂厚重、潇洒灵动、严谨精到的风格。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外一些重大展览,并为山东、湖南、甘肃、福建等省文史馆收藏,还被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国外友人,先后为日本、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邀请展览和收藏。其名被编入《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辞典》。

任对绘画、文学、诗词等艺术都有较深的研究,心清神逸之时所作水墨兰草清劲、温润、挺秀、雅宜,颇得平和典雅的韵致,深受大家的喜爱。诗词、联句虽不常作,然兴之所至,亦必有清词丽句。

任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以来连续五届担任县政协常委,并被聘为临沂地区书协副主席、日照市文联、莒县文联及莒县书协的名誉主席,1990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馆员。作为县政协常委,对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提出过不少好的建议,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作为县书画篆刻协会的发起筹建人之一,在培养新一代书画人才、推动莒县乃至临沂地区和日照市书画事业的发展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六)

王艺石,原名王安俊,字秀甫,笔名艺石。生于一九二零年农历八月十三,卒于一九九七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莒县浮来山镇邢家庄人。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莒县“书画六老之一”。艺石先生祖上以书法、刻碑为业。七位祖父均善书、善刻,时常援凿便刻,无需书写。其三祖父为前清秀才,学识过人,交游甚广,在家乡兴办私塾。乡试期间,在省城结识蒲松龄后人,交往甚笃,得赠《聊斋志异》手抄本一部。艺石先生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私塾课业之外,于书法、绘画、金石、考古、多有涉猎,尤擅碑刻。书法初习颜柳,后上追魏晋,溯源甲骨,糅合碑刻之金石韵味,形成了自己端庄平正、大气磅礴、挺拔遒劲的书风。先生十四岁即显示过人才华,名重乡里。莒南大店“庄氏祠堂”刻碑,专程来请先生一家,并且附书:“安俊必到,否则不刻(碑)”。后祠堂修成,碑刻亦颇得庄家赏识,得前清翰林庄陔兰书法指点并对联相赠。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莒县书画“六老”(排名不分先后)(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