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第一部分5-7章
(2020-02-04 09:02:39)分类: 语文教学 |
这三章,特别是前两章,是应该好好精读的,因为全书的悬念就在这里。能不能找到怪物呢?第五章好像失望了,毫无结果,连个影儿也没有看到,人们泄气了,烦恼困惑着他们,于是不得不无功而返,沮丧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山重水复之后会出现柳暗花明,舰长提出的三天中的最后一天,终于有了转机!
这是一波三折的小说惯用的手法,把失望渲染得越沉重,惊喜更让人感到欣喜。
那么,这个怪物到底是怎样的?林肯号能不能追上呢?论速度是不及追上的,即使提高到了最大的气压,十个气压锅炉到了最大的承受力,舰长果断地下令,誓与舰艇同归于尽也要追上这个怪物。所幸锅炉没有爆炸,可追上这个怪物简直不大可能,最后那怪物还绕林肯号一圈,戏弄一番,真是富有喜剧色彩。
在试图“捕获”时相撞的灾难来了,螺旋桨撞坏了,阿罗纳克斯教授不幸落水。幸运的是,他忠实的仆人孔塞伊紧随其后,在关键时刻救助他。更幸运的是,那个固执的捕鲸人内德也听到求救声回应他们,把他们引到怪物的身上。
怪物的背竟然是钢制的,“我”开始以为是甲壳,可是敲击时有金属声才知道不对,它应该是由人工用金属板制造的潜水艇。这个词应该是儒勒·凡尔纳的新创,因为这种能潜入水底的船在当时只是他的想象,它的发明制造正是按照他的设想。法文与英文有很多相同之处,正像日文是仿照中文一样。英文中的“潜水艇”开始为“undersea
boat”,意思是“海下的船”,简写为“U-boat”,我想这本书上就是这样一个最初的名字,不宜直接翻译成这么现代的一个词。现在英文中的“潜水艇”已经演变成“
submarine”,“sub”是“水下”的前缀,“marine”音译“马林”,是“海洋的,航海的”意思。
所以,潜水艇只是儒勒的一个预言,我觉得翻译成“水下的船”比较合适。
教授认为他们有救了,可内德却认为形势不容乐观,因为如果这个船如果潜入海底,他们不是死无葬身之处,不会葬身海底,最大的可能是葬身鱼腹。如果它速度加快,也可能让他们抓不住而脱离,失去这根救命的稻草。
唯一的求生办法是敲击外壳与里面的人取得联系,他们相信里面肯定有人在操纵它。果然,他们被这伙不如客的航海人拖进了那吓人艇内。
到这里就写完了,很快。但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省略了,那就再写一点吧,不一定非得把好的细节全写出来。
不再重新写一篇了,先把这三章的导读打出来吧:
五
向冒险迎去:林肯号在太平洋上漫无目的地搜索着,水手们没日没夜地盯着大海,希望能够发现独角鲸的影踪,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无所获。就在大家放弃希望准备返航的时候,捕鲸手内德·兰德发现了那只独角鲸。
六
全速前进:内德在海上发现了怪物的踪迹,林肯号与它展开了拉锯战。双方你追我赶,从白天到黑夜,气氛极其紧张。期间,法拉格特舰长对怪物发动了几次攻击,均告失败。最后突然冲出的水柱将教授拍入了海中。
七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跌入海中的阿罗纳克斯教授本以为自己没有获救的希望了,却不想孔塞伊竟不顾自己的安危跳入水中来救他。这时林肯号已经开走了,茫茫的大海上有人在回应孔塞伊的救命声,这人是谁?筋疲力尽的两人又遇见了什么?那个不知种属的鲸鱼到底是什么?它又去了哪里呢?
在第五章的开始,人们见识了兰德的捕鲸本领确实了得,他是帮了一个捕鲸船的忙。这一看似闲笔的情节,说明兰德这位捕鲸王确实到那时为止,还没遇到什么对手,毫无疑问如果他们找寻的真是一头巨鲸的话,那也绝对不会有逃生的希望。可是,他马上就要失手了!
驱逐舰全速前进,7月3日,到达麦哲伦海峡的出海口,但只绕过合恩角。合恩角是一座岩石岛,书中说是荷兰水手用他们家乡城市的名字合恩来冠的,沿用至今。其实是荷兰的航海家斯豪滕以他的出生地命名的,还有一个假合恩角。麦哲伦海峡是羊肠小道极其难走,1914年开通的巴拿马运河可以节省一万多千米的航程,但也只适合小吨位的船只通行。巨轮还是要转合恩角来往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这里天寒风大,属于南极北面的西风带。
人们瞪大眼睛注视着海面,有时眼一眨不眨,没日没夜。有的患昼盲症的在晚上视力比常人高出一半,如果怪物晚上出现他们更有机会获奖。虽然金钱对教授并无多大诱惑,可他还是用贪婪的目光注视着航迹。虽然他们也遇见过不少鲸鱼,这时他们激动不已,目光闪烁,目不转睛地盯得眼睛发疼,但是孔塞伊和内德·兰德不以为然,他们两个根本对这个怪物不抱任何希望,也不想去捞取这一笔颇有诱惑力的奖金。
可正当人们失望时,在舰长向没有耐心的众人要求再宽限最后三天。11月5日,最后一天到了,这时林肯号已经穿过北回归线进入中国海,离日本诸岛不远了。教授让孔塞伊不要错过获取两千美金的最后机会,可孔塞伊却说根本不稀罕这点钱,并不是因为他很富有,并且说就算十万美元也没什么,意思是也不为之所动,他抱怨这次航行既耽误了时间又丧失了名声,很不合算,被人嘲笑,简直是自讨苦吃。这里还提到如果没有这次远航,那头鹿豚可能早被关进巴黎植物园里了。我不知道巴黎有没有动物园,或者植物园里就有动物园,反正这里有点别扭,可能原文中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是混用的。
孔塞伊和教授的对话还没说完,兰德就大喊起来:那个家伙在他们船斜对过的下风处。他的发现也极具戏剧性,当然他的目光应该是最明亮的,如果他全力去找,没有人比他更有机会。但问题是,他根本没抱多大希望,之前除非他值班,他是不愿去注视海面的。这个目光敏锐的固执己见者,一天12个小时要用8个小时在舱中看书或睡大觉。“我”曾凭和他的亲密关系多次责备他不该这样做,但他依然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至于第六章的惊心动魄的追逐,我就不写了,可能以后也不想写了。
后一篇:立春到了,遇见最美的立春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