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树梨花压海棠:八十多岁还娶小老婆的张先

(2019-12-30 14:40:44)

一树梨花压海棠:八十多岁还娶小老婆的张先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1030年(天圣八年)考中进士,词名很大,是北宋前期的词坛高手。其词语言工巧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张先一生没有做过高官,沉沦下僚,也就没有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甚至痛遭贬谪之苦。虽然他生活道路比较平坦舒心,但他一生充满传奇的故事,他是北宋词坛最长寿的词人,雅号最多的词人,最花心的词人,还是最喜欢娶小老婆的词人。

1070年,80岁的张先仍然耳聪目明,家里还畜了很多声伎,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并以此为荣,大摆宴席,招待宾朋。苏轼在婚宴上,大声问老头有何感受。张先满面春风地随口赋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以玩笑的口吻,当场和了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叠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在场宾客哄堂大笑,跌得稀里哗啦。从此,“梨花海棠”就成为“老夫少妻”的代名词。

张先对娶小老婆似乎有些偏好,在85岁高龄时,又娶了一个小妾,苏东坡听说后,作诗一首《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寄给他: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莺莺一句指的是张生与崔莺莺,燕燕一句是关盼盼为张愔守节燕子楼事,苏东坡这两句诗全以与张氏有关的典故来打趣张先。张先读了此诗之后,马上和了一首,为自己辩白: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说是自己老婆没有了,夜长寂寞,无人相伴,故娶小妾,聊以解闷而已。

其实,张先天性疏放,为人“善戏谑,有风味”,诗酒终年,是个崇尚及时行乐、追逐“一夜情”的“花心文人”,与后世那些动辄愁眉、凄苦困顿的“牢骚文人”完全不一样。据《历代词话》记载:张先有一次去玉仙观,邂逅美女谢媚卿。一个是名闻天下的风流词人,一个是风月场里的花魁,,“一见慕悦”,眉来眼去,就勾搭上了。事后,张先特地写了《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记叙他的这次艳遇:

缭墙重院,时闻有、啼莺到。绣被掩余寒,画阁明新晓。朱槛连空阔,飞絮知多少?径莎平,池水渺。日长风静,花影闲相照。尘香拂马,逢谢女、城南道。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斗色鲜衣薄,碾玉双蝉小。欢难偶,春过了。琵琶流怨,都入相思调。

另一首著名的《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也来自他的“猎艳”故事。张先年轻时,曾疯狂地喜欢一个小尼,定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是,庵里的老尼非常严厉,把小尼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阁楼上,不准他们相见。这可难不到张先,他让小尼在墙头放张梯子,自己在夜深人静之际,偷偷划船过去,登上梯子,翻过墙头,溜进屋子,天亮之前再悄然离开。这样约会了多日,老尼竟未发觉。后来,张先腻歪了,就另寻新欢,不再来赴约,并杳无音讯。小尼姑望断秋水,“日日思君君不至”,郁郁成疾。张先对这一段偷情经历,也十分怀念、引以为豪,填了一首《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有记载说,张先曾为捧红一歌坛新人李师师,专门为她创作新词牌《师师令》: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张先与柳永齐名,但当时大多数人认为他不如柳永。然而子野韵高,是蓍卿所乏处。李清照在《词论》也认为:蓍卿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可见两人是各有千秋。张先混迹于青楼酒馆间,逍遥自在,老年在杭州时,多为官妓填词,但独独遗忘了一名为龙靓靓的女子,靓靓心有不满便寄诗给张先:

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言。

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深如股子花。

诗中极尽委屈之言,张先很怜爱她,于是,就专门为她填了一首《望江南》:

青楼宴,靓女荐玉杯。一曲白云红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张先却活到了89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比他寿命更长的文人。据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周密的先辈,私下藏有吴兴张氏的十咏图,是张先画的他父亲张维画像和十首诗。吴兴市长(太守)马士卿在南园宴请六位长寿的老人,其中就有张先父的御尉寺臣,时年91岁的张维。由此可知,张先长寿与其家族的遗传有关。

张先写词,离不开“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题材,而他的一首《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因此,时人给他取了个绰号,名“张三中”。张先得知后,不仅不恼,反而很高兴,说:“为何不干脆叫我‘张三影’?”看众人不解,张先自鸣得意地说:“《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中的‘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中的‘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这‘三影’,才是我平生最得意的诗句呢。”于是,众人顿悟,都追着称呼“张三影”。后来,苏轼但凡提到他这个高龄长辈,也戏称:“能为乐府,号张三影者。”

(《古今诗话》: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曰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张先爱“影”至深,擅长写“影”,岂止以上的“三影”?清朝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说:我认为张先在吴兴所写《木兰花》中的“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在世传“三影”之上。此外还有“隔墙送过秋千影”,“浮萍断处见山影”等,均属名句。综合起来,张先“三影”之外还有三影。但是,后人评价最高的还是“云破月来花弄影”,其他“诸影”均不及。

“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天仙子》,历来为人所称道,他也因此得了个“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的雅号(详见《宋朝的小资--宋祁》)。据夏承涛先生《张子野年谱》考证,52岁的张先在嘉禾(今浙江嘉兴)担任判官时,因病不能参加当时的嘉禾市长(知州)韩的宴会,闲闷中,填了一首以伤春为表,实际上是感慨平生坎坷的《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另有一雅号,即欧阳修赠送的。范公偁《过庭录》记载:张子野《一从花令》在当时盛传,欧阳修特别喜欢这首词,只是无缘拜见这位前辈,因为欧阳修比张先小17岁,可以说是两代人。有一次,张子野去拜访欧阳修,门人通报后,欧阳修穿着鞋子出门迎接,说:“这就是‘桃杏嫁东风’郎中”啊!

子野《一从花令》一时盛传,永叔(欧阳修字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圣都,谒永叔,闻者以通,永叔倒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

“苏轼仅以清酌庶羞之奠,昭告于故子野郎中张丈之灵。仕而忘归,人所共蔽。有志不果,日月其逝。惟余子野,归及强锐。优游故乡,若复一世。遇人坦率,真古恺悌。庞然老成,又敏且艺。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微词宛转,盖诗之裔。坐此而穷,盐米不继。啸歌自得,有酒辄诣。我官于杭,始获拥篲。欢欣忘年,脱略苛细。送我北归,屈指默计。死生一诀,流涕挽袂。我来故国,实五周岁。不我少须,一病遽退。堂有遗像,室无留嬖。人亡琴废,帐空鹤唳。酹觞再拜,泪溢两眥。尚飨。”《祭张子野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北风(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