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狼》中考题集锦(4套)

(2019-12-12 20:13:50)
分类: 语文教学

《狼》中考题集锦(4套

(一)2008眉山市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  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     D.  数十步    一狼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分)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2分)

1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5.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12.B  13.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增加笑料罢了。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14.D  15.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二)2011·浙江宁波市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野有麦场:             一狼其中:             

1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许寡人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8.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案】

15.回头看 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启示: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2分,写出一点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三)2011·福建省佛山市

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 屠暴起(暴躁)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 止增笑耳(只有)

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答案】6、B    7、A    8、B    9、D    10、C

(四)2013江西南昌)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敌(       (2)股(    )
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2分)

答案:
1B(1分)
2(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分)(2)大腿(1分)
3.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分)
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3分)
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分)(意同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