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导读

(2019-11-02 20:05:28)
分类: 语文教学
《西游记》导读
2018.09.06 静若繁花 阅读 1679
《西游记》导读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名著是《西游记》,它是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想,相比其他三部名著,大家对《西游记》应该是比较熟悉的,我们大家一定都看过由它改编的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不过,读过《西游记》原著的同学有多少呢?大家对《西游记》的原著了解多少呢?
《西游记》这部书,它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它在奇幻的故事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小说,它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一部杰作,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 。
那么,对于这样的一部名著,我们应该读什么,达到怎样的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要求来做: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什么朝代哪里人?
全书共有多少回?能否根据主人公的出场概括主要内容。书中的一些精彩情节你能复述吗?
《西游记》中四个主人公你最喜欢谁,你能概括出他的形象特点吗?
你能结合名著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吗?
你能从写法角度简要赏析吗?
了解了读什么之了解了读什么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读名著应该怎样来读。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的舍弃、有意的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那么,什么时候精读,什么时候跳读呢?像“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情节就应该精读。精读就是细读。想一想,孙悟空借芭蕉扇为什么会遭到拒绝?这与孙悟空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牛魔王与罗刹女之子红孩儿有关。如果不仔细阅读作者的回叙,就无法理解“借扇” 的艰难。
精读就是精思。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骗后,沙僧、猪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可以这样概括: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忧;猪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其一贯的“散伙”想法再次复燃;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精读就是鉴赏。想一想,孙悟空、罗刹女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孙悟空的话是不是机智善变?罗刹女的话是不是泼辣犀利?作者用“撮盐入火,火上浇油”来形容罗刹女憎恨孙悟空的情态,用“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 来形容孙悟空被芭蕉扇“扇得无影无形”的情形,是不是都非常真切传神?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比如,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而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
学会了读书的方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剩下的就是要我们来阅读了。《西游记》的内涵非常的丰富,只有认真研读原著,才能真正做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居高临下的看待问题。唐僧师徒克服八十一难,终成正果。勇者开路,能者显才,智者献策,而将将之才必定是那些对终极目标抱有坚定信念的贤人志士!让我们从名著中学习乐观向上,坚毅顽强,永不言败的精神。“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在逆境中不断超越自己,抓住机会,勇敢追求心中的理想。
推荐人:崔丽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