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附阅读训练及答案)
(2019-06-26 17:07:36)分类: 语文教学 |
《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城西北。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因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垠;边际。
睥睨:城上的矮墙。梁欐:栋梁,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堡坞:小城。
箭:小竹子。
数:密。偃:俯。
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中州:中原。
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楚:今湖南、湖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译文:
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在不过四十丈之处,地层断裂,被一条河水分开,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往里看去一片浓黑,将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那么难道确实没有上帝吗?有人说:“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我是都不相信的。
【阅读训练一】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其一少北而东
(2)其响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3.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1)稍微,稍稍 (2)高昂,激越 (3)经历
2.(1)那些树木和箭竹分布得疏密有致,参差错落,恰似运用人工的智慧设计布置而成的。
(2)这是造物者用来安慰那些虽然贤明却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
3.遭贬后抱负和才能被埋没而心中忧愤。
【阅读训练二】
1.下列对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直)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有积石横当其垠 (边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少北而东 故楚乏南少人而多石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隆特
C.有洞若门焉 青麻头伏焉
D.其一西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事写景,后半部分议论、抒情。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述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并且感叹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景色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上帝,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上帝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4.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若门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答案
1、B
2、B
3、D
4、(1)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注释
1.径北:一直往北。
2.逾:越过。
3.黄茅岭: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城西面。
4.西出:路向西伸去。
5.少(shāo)北而东:稍向北又向东去。少,通“稍”。
6.土断而川分:土路中断,出现分流的河水。
7.横当其垠(yín):横着挡在路的尽头。
8.睥睨(pìnì):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