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版八下第1课《社戏》教案设计(一等奖)

(2019-03-13 16:10:49)
分类: 语文教学
社戏教案设计(一等奖)

李秀玲
地区: 广东省 - 湛江市 - 吴川市

学校:吴川市振文镇泗岸初级中学

共1课时
 部编版 八下第1课

1教学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鲁迅的文章,上个学期也学过几篇,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加上本文所叙之事对学生来说也是感兴趣的,学习此文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让学生参与,文中对景物的描写一定要引导学生体会化作能力

3重点难点
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

活动2【讲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活动:概括大意。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

2、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

思考:本文课题《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又不多,我们是否把标题改为《童年》或别的什么标题?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感悟。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需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迁移的一个基本前提。探究、对话、交流、提高。教师适时点拨,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这里比较关键的是教师要视具体情况来点拨,既非灌输包办代替,更不是强加给学生,而是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一种指导。】

二、精读课文,分析情节

1、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么好呢?看。
2、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第四段第一句话。这句话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和主要情节“看戏”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有联系,这三段交代了看戏的时间、地点、看戏的人,还有看戏的机缘--由于我随母亲回外婆家消夏,所以才得以看戏。这些可以称为“看戏”前的“序幕”。结尾写第二天六一公公送豆。
3、看戏的过程按时间或事件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几部分?
(4--30)看社戏戏前波折(4--9)月夜行船(10--13)船头看戏(14--21)月下归航、偷豆(22----30)
4、作者写来真麻烦!要是我们写可能就简单多啦。“一年夏天,我住在姥姥家,正赶上赵庄演戏,于是一天晚上,我就和一群小伙伴架着船去看戏了。”一句话,多简单!连下面的情节也省了。这样写好不好?
不好。比方说我们逗小孩的时候,拿着一块糖,总是东藏藏、西藏藏,要么举得高高的,就是不一上来就给他。看戏却先让你看不上,就是为了有意思啊!这在写作上有个术语叫“蓄势”。就是为了调人胃口,使文章有波澜,让人爱看。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写这看戏之前的一波三折。
5.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1)A..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C.看社戏前的波折;

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E.去赵庄看社戏;

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6.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活动3【练习】教师小结,课后练习
三、教师小结

突出平桥村的乐土乐事,点明看社戏的过程是事件的重点,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是三个重点情节。

四、课后练习

A、完成课后练习

B、学习描写景物片断《夏天来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点,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方面的反映夏天这一季节特点,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