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个案研究

(2020-02-01 15:25:09)
分类: 科研方案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个案研究

                                                   成都译华外国语学校  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通过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师生同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推进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既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又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为培养造就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所在的武侯区,基础教育处于西部前沿,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良好。近年来全区大力开展的中小学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策划,为全面探索学校文化建设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校作为天府第一门旁的一所高规格的民办精精品学校,办学6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需要区域性整体把握和全方位推进。

二、课题研究依据

1、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理论。

2、教育生态学原理与教育社会学理论。

3、教育策划学理论。

4、教育美学理论。

三、课题研究目标

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提升办学品位,打造既具有区域文化特色又有鲜明个性的、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学校文化建设品牌名校。

四、研究原则与方法

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建立学校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
    2、发展性原则。促进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旨。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促进师生同步发展的主题,办出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主体性原则。校园环境要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是素质教育的另一重要特征,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教育性原则。校园环境建设的立意要高,充分注意它的教育功能。围绕着“让每堵墙都说话”、“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难忘的母校”、“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这三个层面,无论是宣传设置、人文景观还是自然造型都要重视教育意义。

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五、主要研究措施

1、以特色教育为突破口,创建“特色教育”和“优美校园”。做到突出“三性”,即实效性、时代性、规范性;抓好“四化”,即学生化、艺术化、科学化、教育化;努力实现“五个结合”,即创建“优美校园”要与日常性保持相结合,与特色教育相结合,与教育功能相结合,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整体规划相结合。

2、全力实施名师工程,积极寻求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培养“名师”来带动全体教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形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积极倡导、身体力行建立起一种尊重理解、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以优良的办学质量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认可,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凝聚力,保证“品牌”学校的创立。

3、分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教育优质化目标。

第一层面(物质环境层面):侧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层建设,加大培训学习力度,从办学思想、理念和科学管理入手,要求校长和中层干部深刻领会校园文化的内涵,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二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在优美校园和绿色学校建设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标准和要求,创造优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第二层面(制度行为层面):侧重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校园章程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并引导师生在行动中执行制度。逐渐使师生员工的行为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发到自觉。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有理念、有能力的骨干教师和骨干员工,培养一批明礼守纪、勤奋向上、健康快乐的优秀学生,并通过师生员工共同的倡导和力行,辐射开来,影响其他人的行为,从而形成有主体的校园文化。

第三层面(精神特色层面):侧重特色学校建设。学校要提炼出独特的学校文化,特别要提炼出独特的学校价值观念、教育思想、经营理念、学校精神、学校道德和学校目标。学校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要明确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将其核心精神贯彻到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和每一项活动中去,在长期的磨合、锤炼中,使这种精神在每个成员心中孕育成长,成为无形的力量,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研究进程及预期成果

阶段划分

1、准备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主要工作任务:参加培训,学习领会总课题精神及要求;草拟分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培训研究队伍;立项,开题。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8年22月)主要工作任务:全面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素材,形成案例,总结,反思。

3、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3月——2008年9月)主要工作任务: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经验、论文。2、学校文化策划与建设的典型案例。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

1、课题研究顾问小组:

武侯区人民政府督学  李绍辉        武侯区教培中心主任  肖成全

2、子课题组长:何灵

主研人员:陈尔清   王中渝   张敏   张顺民   李楠群   郑易莉

八、完成研究任务条件分析

1、学校办学条件优良,被列为武侯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成都市“诚信民办非企业企业单位”、省“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系统培训点”和国家级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蒙特梭利教育基地”,师资力量强,有小学特级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全国、省级学术会会员3人,市级学术会会员2人,且有一批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2、学校曾多次承担全国、省、市教育科研任务,积累了一定研究经验;相关研究资料准备充分。

3、当地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积极支持课题研究;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具体指导,提高研究水平。

4、学校经济实力雄厚,能提供充足的专项经费,确保研究正常、规范开展。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