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说课稿模板《开元盛世》(转)
(2016-09-14 10:16:17)开元盛世
说教材 :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盛唐民族、对外交往和科技文化,同时也为分析对比“唐朝的衰落”作铺垫。
说学生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2
3
据以上教学目标,围绕开元年间政治、经济两个中心,设计若干问题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一、开元之治 回忆唐太宗、武则天时期政绩,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统治时期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打下基础。给出史料 1 “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 迍 ( zhun , 不得志 )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 。 ” 通过简单解释
过渡到唐玄宗开元时期统治;史料 2 “ 贞观之风 , 一时复振”,突出玄宗初年励精图治。设问:玄宗与太宗统治时期有哪些相同地方?列表对比,前后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其中穿插: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考核县令、捕蝗图,补充扩展,增加生动性。通过比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响: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 盛世经济的繁荣 ”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 盛唐 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
1 、农业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农具的改进和种茶、饮茶的普及。
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对直观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点,我分别展示出:曲辕犁与直辕犁对比简图、筒车与翻车示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这两种农具的先进性,从而突破难点。
种茶、饮茶的普及,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由准备好资料的学生介绍茶的历史,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陆羽和《茶经》。
2 、手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
丝织业:前后联系,古代丝绸之路的得名,唐前丝织业情况,通过地图列举丝织业中心,联系北京史,幽州丝织品。展示唐代贵妇着装图,整体感觉。展示不同类型丝织品图片,补充文字资料、小故事,引导学生概括唐代丝织业特点,体现这一时期丝织业技术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陶瓷业:唐代制瓷业与制陶业正式分离,比较陶器与瓷器的不同(图片)通过地图列举制瓷业中心,结合图片
3
、商业的繁荣: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繁盛来体现,是本课又一重点。出示长安城平面示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长安城的布局特点。通过题目设置情境,设计问题,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对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加深了解,想象体会长安城的繁盛,它
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课堂小结:通过以上政治、经济情况归纳,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即 “ 开元盛世 ” 。
课后作业:
1 、动手制作曲辕犁或筒车的模型,或橡皮泥捏一个仿唐三彩。
2 、
“如果你是唐代居住在长安的人,你会看到或经历什么?”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
通过动手动脑,巩固本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