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教学设计及练习长安区第八中学田礼轩
(2018-08-03 11:21:50)分类: 教学设计 |
文言断句教学设计
长安区第八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断句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正确断句。
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断句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
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技巧,并能熟练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本节课学习目标:归纳文言断句的方法。
二、授新
1、回顾旧知,自主探讨断句方法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并思考断句的方法
(1)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老而无妻曰鳏(gu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归类练习,概括方法
第一组:
(1)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5)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
幽宫。
(6)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 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第二组: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
第四组: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事不成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第五组:
(1)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第六组
(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三、小结
断句方法归类:1.找主干;2.找虚词;3.找对引;4.找句式;5找修辞;找总分
规律:确定主语,通略大意;名词代词,主语来用;寻找谓语,动作提示;标志虚词,句读符号;两人对话,“曰云言白”;修辞、句式,辅助断句;固定结构,完美帮助。
四、课堂练习
(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明确:
(1)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板书
1.找主干;2.找虚词;3.找对引;4.找句式;5找修辞;找总分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人称代词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常见虚词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且夫、至若、若夫、岂(岂独)、初、唯、斯、今、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断。
或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句尾语气词:者、也、矣、焉、耳——陈述句尾;乎、耶、与(欤)、邪(耶)——疑问句末尾;哉、夫——感叹句尾。其后断。
特殊情况:
1.“者”作“……的人”或表示间断停顿(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也”连用其后不断。
2.“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后不断。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常见的固定句式
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2、孰与……乎3、如……何4、奈……何5、若……何6、何……焉为
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 11、何为……?
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4、安……哉
5、无乃……乎(无乃不可乎?)6、得无……乎(得无异乎?)7、其……乎/也/耶8、况…乎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被动句式
修辞: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对话: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第一组:
(1)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4)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5)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
幽宫。
(6)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 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第二组: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
第四组:
(1)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事不成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第五组:
(1)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5)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6)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第六组
(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3)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