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湿地蛙类

标签:
湿地动物 |
分类: 湿地 |
我们平常所见的蛙类比较普通,比如那哞哞的鸣声很象牛叫的牛蛙,生活在江南稻田中的虎纹蛙,隐居在山涧溪流中的棘蛙(石鸡),飘浮在水草之间的浮蛙与跳跃攀登在林间的树蛙等。绝大多数蛙类对人类有益,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也有不少蛙类,经过提炼,可加工成对人类有益的药物,比如外貌丑陋的蟾蜍,它皮肤上的多瘤突分泌出的一种毒液可以制造蟾酥,有止血、消炎、拔毒、消肿的功效;泽蛙有治疥疮、解湿毒的功效;虎纹蛙则能治疗小儿疳积症;哈士蟆的输卵管中提取的哈士蟆油,是一种滋补品。
蛙类中有不少奇形怪状的蛙,说来比较有趣且令人惊讶。
从蛙类身体表面的色彩来看:
色彩鲜艳的箭毒蛙是全球公认的最美丽的青蛙,身上所显现出来的班斓的警戒色是在生活环境中而形成的。这种蛙同时也是毒性最强的物种之一。产自中美洲、生活在树上的红眼树蛙,因为有着红色的大眼睛、橙色的脚趾与黄绿色、蓝色、黄色相间的混合肤色,被誉为全世界最漂亮的蛙类之一。
被发现于卢旺达南部一国家公园的芦苇蛙,是非洲草原上的精灵。它最典型的特征是皮肤透明,拥有最美的混合色彩和图案,正因为这个原因,它成了目前最受欢迎的宠物蛙。
澳大利亚特有的大雨蛙,背部皮肤从橄榄色到亮绿色过渡, 腹部呈白色,腿掌下则现亮黄色,是值得称颂的大自然的另类美物。
马达加斯加彩虹蛙,其肤色毋庸置疑是装饰得最为华丽的,它被称为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罕见、最不寻常的两栖类”。
生活在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的热带雨林中的阿根廷角蛙的皮肤拥有无与伦比鲜亮的色彩。
自然保护国际考察队2006年在南美国家苏里南的拿骚高原又发现了一种紫色荧光青蛙,它背部皮肤呈酱紫色,在夜间这种蛙会发出紫色荧光。
从蛙类繁殖角度来说:
一般蛙类都在水中产卵、受精,卵孵化后变成蝌蚪,最后在水中变成幼蛙再上陆地生活,但许多奇蛙却另有一套自己的生殖方式。
http://s14/small/006hYuAqgy6Zp4p8RA11d&690
生活在美洲热带地区的箭毒蛙 具有特殊的雄性育幼行为,雌雄交配以后,雌蛙通常将卵产在风梨科植物轮生叶片的一个小积水处内后便悄然离去,留下雄性耐心地照料卵发育,卵一旦成为蝌蚪,雄蛙便将蝌蚪分别背到不同的有适量积水的“小池塘”,让后代继续成长。
数百种产于西印度群岛或中美洲的离趾蟾属等雨蛙,为减少自然界对其所造成的威胁,它们把卵排在潮湿的树叶上而不是在水中,其晶胚直接在卵中发育,孵化后直接变成幼蛙而不是蝌蚪。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森林中有一种胃育蛙(胃育溪蟾和孵溪蟾),其亲代抚育方式与众不同,它们胃里孵蛙,口中分娩。雌蛙先将卵产在水中,
待受精后再将受精卵吞入胃内,大约在胃内经过两个月左右时间的孵化,幼蛙长到能在水中漂浮时,它们会从母亲的口腔内里蹦射出来。1983年官方宣布,因为栖息地的丧失、疾病和过份捕猎,这个物种已经灭绝。
在美洲热带森林中生活的负子蟾繁殖方法也非常新奇。母蟾产卵时,背部皮肤中原有的许多小窝变得软如海绵。雌蟾先把卵产在水中,由雄蟾把卵一个个送入雌蟾背部小窝中,并负责封好,受精卵就在小窝中发育。80 天后,一个个与父母亲相似的小负子蟾就从雌蟾背部的小窝中跳到水中,开始独立生活。
现在可能已经灭绝尖吻达蛙,生活在森林的树叶上,它们传宗接代的方式也很奇特,雄蛙会将受精卵放进自己的声囊,8天之后,当新孵化的蝌蚪在声囊中扭动时,雄蛙便将它们从口中吐出,放入溪流去“自谋生路”,完成从小蝌蚪到青蛙的蜕变。
芦苇蛙,不仅外貌清秀可爱,其生殖系统也非常独特,一旦遇到在没有足够的雄性来完成传宗接代的情势之下,它们会通过自身的化学反应触发性别基因,改变生殖器官,从雌性变成雄性。
中国特有的物种红蹼树蛙,雌蛙筑泡沫状卵巢,卵产于树叶上;峨眉树蛙也是把卵块产在水边的树叶上,卵在卵块中发育到一定程度,会落到湖里继续发育;斑腿树蛙产出的卵泡团似乎象一团奶油亦或一堆白色的肥皂沫,粘附在水草上;宝兴泛树蛙的乳白色卵泡则产于草皮或石头下面;比较有趣的以鸣声"登登"悦耳出名的仙姑弹琴蛙,在产卵前会先筑造一个浅浅的泥巢,产卵时会把卵在窝内铺成单层。
从行动角度来看:
http://s4/small/006hYuAqgy6Zp4lIJI793&690
分布于亚洲热带雨林地区的黑蹼树蛙,四肢修长,指、趾间的蹼宽大发达,肛部和前后肢外侧的肤褶,增加了体表面积,它们可从4~5米的高处抛物线式向低处展蹼滑翔,所以又称飞蛙。2006年5月,一只价值十八万元的中国黑蹼树蛙曾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出。
处于繁殖季节的日本雨蛙常喜欢在下雨之前纵声歌唱,声音非常嘹亮,是名符其实的雨蛙。
生活在湍急水域中的湍蛙,能攀登岩石,敏捷地穿过急流,其蝌蚪的腹部也长有一个吸盘,能吸附在岩石上,以免被急流冲走。
中国著名风景区黄山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岛中发现的凹耳急流蛙,它们的耳朵进化特殊,不是外凸而是凹陷进去的,能够制造并能听到超声波,在嘈杂的溪流中伙伴们能用超声波互相交流。
泽氏斑蟾,巴拿马特有的一种濒危蟾蜍,最特别的地方是它们特殊的沟通方式。由于河流的噪音很大,影响它们的呼唤声,因此它们用“手”打讯号来联系同类或与敌人沟通。
拉丁美洲的圣文森特岛有一种肚镜蛙,头小体大、四肢发达,这种蛙不仅腹皮细平如镜、光可照人,更奇怪的是它们能将自己吐出来的粘液织成各种丝,用来网捕河溪里的小鱼小虾。
还有一些人们闻之未闻的蛙类:
http://s2/small/006hYuAqgy6Zp4j2MYFd1&690
世界级珍稀动物、 我国特有的珍奇濒危蛙类髭蟾,又称胡子蛙。雄性髭蟾在每年发情期,上颌边缘都会长出8至11枚黑色角质刺,髭蟾也被称为“世界上长有最多胡子的蛙”。
红眼雨滨蛙不仅非常漂亮,而且具有医用价值,科学家发现它的皮肤分泌物可以在不损伤健康的T细胞的情况下摧毁艾滋病毒。
在美洲中部的巴拿马森林里,生活着一种“烟蛙”,它可以一次将一条近1米长的蛇,吞食进去,两天之内就可以消化殆尽。
体型最小的蛙:生活在古巴的伊比利亚山蛙,身长只有10毫米,它们可以在自己的皮肤里制造毒性生物碱;活跃在马来群岛的婆罗洲岛雨林里的猪笼草姬蛙,它们平均体长不会超过10毫米;隐秘于秘鲁安第斯山山地与森林中的诺侏儒青蛙,平均身长也只有11.4毫米。在新几内亚雨林地面的落叶层中发现的世界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的阿马乌童蛙,其成年体体长还不到8毫米。
最毒的蛙:南美哥伦比亚西部崔柯地方的致命毒剑蛙,其分泌的蛙毒,是目前世界上所知道的最厉害的毒,毒性大的种类一只所具有的毒素就足以杀死两万只老鼠,一克的十万分之一便足够使一个人中毒死亡。除了人以外,它没有其它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