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如何设计?

标签: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接待服务研学旅行机构 |
分类: 研学旅行 |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一项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活动。那么学校开展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才是适合孩子、才是真正让孩子受益的呢?学校究竟该如何组织研学旅行呢?一场好的研学旅行必定要有一个好的课程设计,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研学旅行的目标
1、知识性目标,研学旅行中学生获得的知识,跟学校系统的学科课程相比是有区别的。学校的学科课程主要是教师的系统讲授,而研学旅行的学科课程来源于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的过程。
2、能力性目标,在研学旅行课程中的这种能力目标,应该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多维度的综合能力。这里既有认知与思维能力、也有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参与合作能力等维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目标,在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我们看到有大量的文字涉及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情感领域目标是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体验过程中的重要目标维度。
4、核心素养目标,我们国家现在制定的核心素养的框架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构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主性、社会性、文化性等本质属性的观点,整合了学生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二、明确研学旅行的活动主题
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具有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融合性原则、激发学生自主性原则和挖掘特色性原则,且特色性特别强调了要立足国情、域情和校情。
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实现研学综合育人的目的,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地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融合。
三、构建研学旅行的课程框架
1、课程实施是目标实践的必要途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课程的目标定位。要在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目标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旅行中的闲适情境,选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并落实到课程目标中。
2、加强课程整合
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但不是把教室里的课复制到旅途中,而是开展基于项目的情境教学。研学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开发学校里学不到的经验、知识、素养。
3、健全课程体系
现在关于研学旅行的质量,还没有评价标准,慢慢要制定关于研学旅行的质量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主题和评价方式。
研学旅行将构筑起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桥梁,成为校内外教育衔接、合作、协同创新的一种新的形式。既要克服学校学科的局限,同时也要跟学校密切的配合,注重学校这种跨学科团队的建设,同时关注校外资源的专业化引导,注意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协调,真正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个教师不仅仅是学校内的教师,它也包括学校外的指导教师,需要校内校外教师相联合,从认识理解课程的构建原则、实施框架、组织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沟与协调。
研学旅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实践活动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体验的活动空间,开发与利用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体验生活,做健康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