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创作中的托物言志
(2016-12-16 12:57:28)
一、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
五、学法:
六、教具准备
七、教学课时:
八、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成就感。〗
(二)诗歌中的托物言志(托物寓情)(以人拟物)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物首先要寄情于物,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和思考、抱负和志趣。一般的局面是以物衬人,最终二者融为一体。
托物言志常用的技法便是象征,这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品借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情感、理念、思考和意图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1)搜寻物象,把握特征,找准托物言志的“寄托点”。
托物言志常用的技法便是象征,这是诗歌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作品借某种事物,表达某种情感、理念、思考和意图的一种表现手法。当作者选择了一种能够负载作者所表达某种思想认识或思想的事物为吟咏对象时,就准确地把握了这一事物的特征。
(2)拓开思路,展开联想,状摹事物。
托物言志的诗重头戏在描写,抓住事物的特征最佳角度状物,避俗出新,借助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描摹出形神兼备的事物,使人耳目一新,如临其境,使文章的言志有依托。
(3)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
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四)欣赏现代诗,说说它的亮点
1、纸船——寄母亲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明确:[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小小的纸船象征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2、欣赏舒婷德《致橡树》
明确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3、赏析《我是一条小河》
明确[诗作采用象征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这首诗还十分注重情调的创造,注意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来烘托一种特定的、浓郁的氛围。诗的首节,主人公是“无心”绕过的,姑娘也是“无心”投影于主人公的柔波。这两个“无心”,隐然传达出一种悄静、恬美的意境,描摹出主人公与姑娘间感情交流的自然、真挚、和谐,愈是“无心”愈是有情。底下柔波那“荡荡地”、“粼粼地”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主人公的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同时,它又和下面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观照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为全诗创造了一个欢快而又带有悲剧意味的情调。此外,还多用迭字(如“软软”、“荡荡”、“粼粼”等)和重复(如第一节的两个“无心”,第五节的两个“彩霞”等)以酿就一种缱qiǎn绻quǎn的情味。]
(五)小试身手
《致橡树》舒婷用“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是一条小河》冯至用象征的手法,借着“小河”与“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青年男女间两心的相印与相随。
请同学们用象征手法选择适当的物象来表现爱情中男女。能写几句就行。
[独立写,再小组讨论,看谁想象的物象最新颖奇特。]
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
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
[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