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某编辑部的一封信
(2020-04-21 20:36:44)
标签:
随笔 |
分类: 低头斋笔记 |
尊敬的编辑:
我对盆景赏石产生兴趣是近几年的事,有几点感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现借贵刊征询意见之机,简要陈述如下:
一、盆景爱好者和创作者及赏石爱好者的队伍越来越大,但文化素质不仅是偏低,而是太低。反观日本盆栽,如本期刊载的梅花盆栽,其营造的意境,体现出的创作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功力,让人喟叹不已。
二、我们的盆景和赏石的命名大多勉强、雷同、低劣,很多让人啼笑皆非。这同样是我们的队伍文化艺术素养低下的表现。如其这样,不如像日本及台湾那样,只表明树种、石种和规格。
三、赏石绝不是艺术品,这是常识。
什么是艺术品?简单地说,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为艺术品;2.艺术品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即使它以物质形态呈现、需要人的身体劳动。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人的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精神产品;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艺术品与其它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用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很清楚,艺术品必须包含人的创造性工作。赏石恰恰强调的是天然。排斥人工因素,这一特性决定了赏石不可能是艺术品。但这丝毫不降低赏石的价值,也不妨碍我们用艺术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它。一定要区分开来的是,用艺术审美的眼光去看它不等于它就是艺术品。
四、在赏石的品位上,我们低台湾很多,希望贵刊多介绍台湾赏石家的文章。台湾强调赏石活动中的悟道和禅意,我觉得这是赏石的正途。当然,天趣也是赏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象形石。问题是我们太痴迷、执着于此,乐此不疲地追求像什么,似乎一块石头非得像个猴、像个鱼什么的才有价值,这不是太初级了吗?
五、贵刊很好,在同类杂志中是佼佼者,我每期都买。不过,我觉得贵刊上大而无当的文章过多,具体有用的东西偏少。这是我不喜欢《盆景论坛》的主要原因。很多文章,动辄“审美”、“艺术”云云,对艺术理论又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懂,令观者汗颜。
顺便说一下,本期的头条是一篇很坏的文章,左而无知得可怕。都什么年代了,还挥舞着政治正确的大棒吓唬人?非常不理解贵刊为什么给予它这么大的重视。
六、贵刊版式一般,缺乏创意和现代气息。现代气息不是时髦。比如,把整个杂志设计得像一本线装书也很现代。另,如眼光够长远够开阔,就要加大杂志的份量。建议改为大十六开,起码增加三分之一印张。
七、想办法多吸引知识层次艺术层次高的人加入到盆景赏石的队伍中来,多听听他们的看法,这对提高盆景赏石的水平大有好处。希望贵刊在这方面多做些工作,在盆景赏石界起一个好的引领作用。
顺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