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为什么不给爱心众筹捐款

(2018-07-24 12:17:58)
标签:

随笔

分类: 低头斋笔记

         昨天下班,一出门,就看见两个乞讨者,一个老年妇女,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双目紧闭。她旁边,一个中年男子跪着,不住地给行人磕头。我自认为早已识破这千年把戏,并不理会——这就像《唐伯虎点秋香》里,为了接近秋香,周星驰和书生比谁惨。三十七度的高温天气,让一个老人躺在滚烫的地上,还给她盖一层床单,那哪是人做的事,不喷你算便宜了你。走过十几米,又看到一个女孩,在路边掏零钱。我猜她是要给那两个乞讨者。毋庸讳言,因那女孩又时尚又漂亮,我好奇心陡增,特意停下观察。果然,女孩过去,把钱搁到乞讨者跟前。显然,给不给她是犹豫过的,终究不忍,还是转回去给了。好个善良的姑娘。

不禁想到这几天,有人在圈里发起众筹,因为患了大病。认捐很踊跃,虽然一般也就每人百十来块钱,我同样没理会。得了这种治疗费用高昂且凶多吉少的病,当然非常不幸。可也不幸的是,中国人的善心,已经被骗子消费得只剩白骨了。这种状况下,还有开始说到的单纯的女孩,尤其值得诊视。但我做不到。我对爱心众筹这种方式,毫无好感、毫无信任。

这个东西一出现,就伴随着是是非非,一直没停歇。前有那个叫罗尔的男人,在房价顶天的珠三角坐拥三套房,却还为女儿募捐治病。被揭发后,他说:深圳的房子是留给儿子的;东莞有一套房在老婆名下,另一套是以后养老要用的。对此,除了向他竖中指还能怎样?前不久又有河南眼癌女童王凤雅之死事件。事件经历了几次反转,真相基本浮出水面,所谓的爱心人士和自媒体对女童家属“重男轻女,用女儿的救命钱给儿子治兔唇”的指控与事实不符。即便已经认定是对募捐者的误伤甚至恶意诽谤,但仍暴露出爱心众筹的乱象。世界人民苦心孤诣发明的许多好事物,被我们一下就玩残了。比如传销,比如共享,比如众筹。

募得的钱怎么花没有监管,这是我们很多慈善项目的通病。我献爱心,我不求回报,我却有权力知道你是如何使用我的爱心的。

而更让我讨厌的,是爱心众筹惯用的一个套路,即弄一篇煽情的文字,直戳人心最柔软处。罗尔就是这么干的。他是吃文字饭的,耍弄三寸秃笔是他的长项。一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瞬间刷屏,无数人读得眼泪稀里哗啦的,给钱不嫌快了只怕慢了、不嫌多了只怕少了。真相呢?谁也顾不上了。其实,如果非要众筹,只需给人们一段简洁的说明:一、病情。二、治疗的自费部分需要多少钱。三、患者及家属的收入是多少。四、必要的日常开支是多少。可现在的爱心众筹鲜有这些具体的数字,所谓困境往往笼统地一笔带过,而不惜笔墨地大段抒情,无论真的假的。

所以,对不起,爱心众筹,好长时间了,估计还会持续好长时间,我的目光要越过你。我对募捐的人没有恶意,只是在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的情况下,我选择忽视,这是我的原则。我视没脑子为极大的耻辱,因而被人欺骗愚弄是我最不能忍受的事情之一。

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心理确实比较阴暗,我好像也有些这个样子。比如我会想,许多年轻人开的车都比我的好。他们午餐叫几十块钱的外卖而我吃十二块钱的食堂。他们理发动辄几十上百,而我花十块钱快剪……怎么还要我帮他(她)呢?

我知道这并不好,无奈却只能继续这样。我只能这样想:当我的亲人中,还有人因手头拮据,为要不要给自己的孩子报一学期一万元的英语培优班纠结得夜不能寐时,能帮助他们、照顾好他们,我对社会的责任、对同胞的责任、对人类的责任,就算尽到了。同时我希望,不管是谁,向别人伸出求助之手前,请三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