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专业发展规划——何昌斌
(2020-03-15 10:22:17)分类: 何昌斌工作坊发展规划 |
个人发展具体规划规划
旬阳县城关小学
依据《陕西省第六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方案》,为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和研修能力的提升,切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及《陕西省中小学教师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深化理论研修为基础,以协作交流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依托,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建立“实体+网络”模式工作坊,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健全课题研究等管理制度,把研修团队建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管理规范,运转有序的专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2.加强理论学习,完成6部经典教育教学专著以及国家教育政策文件的学习,完成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学习,撰写读书心得不少于10篇。不断总结工作坊研修成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反思材料或教育故事不少于10篇,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研论文,力争每年在公开发行的业务期刊上发表文章1篇以上。
3.按期完成《培养小学生数学理性思维有效教学课例研究》课题研究任务,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1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
4.全年听课、评课50节以上,在县级以教学活动中上本学科示范交流课6节以上,撰写教学设计6篇以上,主持学科教学研究活动6次以上,围绕课题,开展4次专题讲座。
5.积极承担“国培”、“省培”或市、县级教师集中培训项目教学任务4次以上,围绕课题,至少做2次专题讲座。根据工作坊成员业务专长,力争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为省、市、县级教学能手各1名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坚持目标引领。一是构建工作坊成员的共同发展愿景,科学制定工作坊的发展目标,做到个人发展规划与工作坊发展目标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二是构建和谐共生的坊文化,充分发挥工作坊成员的业务专长和聪明才智,不断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培养小学生数学理性思维有效教学课例研究》课题展开理论学习和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工作坊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各成员立足各自工作岗位开展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吸引更多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总结一线教学的好方法,好经验。
3.坚持扎根课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鼓励工作坊成员定期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围绕课题深化改革,精心设计教学,带头做示范课,广泛听取一线教师意见,积极撰写教学随笔等理论文章。让工作坊接地气,更务实,促进工作坊研修成果的转化。
4.坚持活动载体。定期深入教学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研修活动,积极组织工作坊成员开展送课堂教学、送业务讲座活动。主动参与“国培”“省培”教师业务培训活动,促进工作坊研修成果的推广运用,积极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5.坚持深化交流。主动加强与同类学科工作坊的业务交流,大力开展跨区域的工作坊协作,不断开阔眼界,听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
四、工作任务
1.牵头制定工作坊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坊建设目标,组织实施工作坊工作坊
计划;负责工作坊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工作坊成员进行年度总结。
3.学习理论专著《数学基本思想18讲》、《小学教材中的大道理》、《听正宪老师评课》、《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十大名家十大教育主张》、《融错课堂,求真育人》,撰写不少于3万字的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撰写研修感悟不少于5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成长历程和培养收获,凝练个人教学主张。
4. 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通过观摩课、听评课、成果展示和学术沙龙等形式,推进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科教师专业成长。观课、议课不少于50节,撰写评述报告(教学案例)不少于4节个。
5.承担“国培”、“省培”、省市级“大篷车”送教或市、县级送培任务不少于4次,能娴熟进行教师培训专题讲座至少1项。
6.上观摩课、示范课、交流课不少于6节,请导师指导新授课至少5节,录制精品课不少于5节,其中至少1节上传至“陕西教科研大数据中心”。
7.主持完成1项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工作,撰写1至2篇高水平论文和1篇研究报告,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至少一篇。
8.指导青年教师至少2人成长为省、市级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