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类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8-05-09 07:13:42)分类: 教研成果 |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学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行政主持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制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类有效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何昌斌
负责人所在单位:旬阳县城关小学
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2017年12月16日
地
主 持 人:罗龙飞副校长
评议专家:张先波
参与人员:工作站所有成员
(一)研究背景
有效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一直以来,始终都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有效教学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教学的效益,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重“教”轻“学”的现象。即: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这些现象在图形与几何形领域的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空间观念的发展。而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编排来看,可以说作了较大的调整:减少了具体性概念,增加了描述性概念;确立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新型辩证关系;渗透平移、旋转等几何思想;增加了更多的方向与位置等内容;注重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发展并建立空间思维……这些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变动,也决定了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关注学生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二)选题意义
1.对“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设置的认识。“图形与几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占有很大的比重。《数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进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类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是一项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得到长远发展的课题。
2.对“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教学现状的思考。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抽象性最强,例如点、线、面、体的几何概念就十分抽象,因此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让学生死记硬背图形与几何中的概念、定义、公式,而忽视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导致学生空间想象力的缺乏。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空间观念越发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这势必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开展图形与几何课类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就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本课题的主要概念界定
(一)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这个领域原来叫“空间与图形”,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更加说明了几何学的本质:是把图形作为一个重要对象去研究,以空间形式为核心去分析和探讨。小学中图形与几何的课程设置是以实验几何和直观几何为主要线索,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位置和图形的运动。
(二)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价值
1.该课题前瞻性很强,通过研究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类有效教学典型案例,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能为教师提供确定“图形与几何”课类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评价的方法策略,同时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2.该课题研究,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显著特征,学生既有成功的体验,又有合作的愉悦;既能在实践运用中品尝到学习的意义,又能在探究中发现自我价值。
2.该课题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会得到落实,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将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将 “图形与几何”内容分课类,围绕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评价三者统一起来进行系统化课例研究。因为以往的研究多以目标、活动、评价中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将三者统一起来的研究
2.通过图形与几何课类典型案例研究来解决此课类有效教学的结构性问题,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课例成果。并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图形与几何课类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四、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1.分析图形与几何课类课堂教学低效的成因。
2.探索图形与几何课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设计图形与几何课例,形成系统化课例研修成果。
3.提炼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类“四四教学”教学模式。
通过研究,尝试依据课程标准理念,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一些普遍的、可操作性的东西,探索不同类型图形与几何课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研究设计出图形与几何课类系统化课例成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现实案例。
五、研究的方法用主要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经验应用于指导自己的课题实验。
2.行动研究法: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在参与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采取不断的“实践—反思—修正—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提高策略。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3.个案研究法:通过解析和评述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和个别优秀的做法,一方面审视并剔除导致低效的问题,从而推演出应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从有效活动的过程中提取出合理的做法,形成典型案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类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 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成果。
(二)实施步骤
研究计划用一年时间,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17年11月至2017年12月)
组建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填写上报课题申请表;申请立项。
2.实施阶段(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
(1)修定并完善课题方案,召开课题会议,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2)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收集阶段性研究资料,形成中期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观察、反思; 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总结推广阶段(2018年5月——2018年12月)
(1)对中期研究成果进行反思、实验论证,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整理研究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进行课题总结,形成结题报告。
(2)完善课题研究报告及成果附件,申报成果鉴定;发布并推广研究成果。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
选取“图形与几何”课程内容典型课例,进行“三次实践、三次反思”分课类的课例研究,探索出有效教学策略,再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形成系统化课例成果。
(四)研究的技术路线
1.秉持学中悟、悟中做、做中思、思中改、改中研的流程开展研究。
2.以任务驱动、活动引动、成员互动、上下联动形成研究态势。
成立由陕西省教学能手何昌斌任组长,省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组。细化分工,任务到人,做到有组织、有落实。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有序推进。
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细化目标,分工到人,使研究正规化、正常化、制度化,确保研究的有序推进。
3.强化研究师资培训,提升团队科研能力。
积极组织课题组成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使各成员对课题有更为清晰深入的认识理解,进一步提升全体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
4.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总结提炼经验成果。
以数学教研组为单位,分高、低段两个研修小组,分不同课类全面展开课例研究,探索出“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策略,形成经验成果。
二、本课题的指导教师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课题组成员有省级教学能手3名,市级教学能手2名,骨干教师3名,其中7人为一线数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一人为县教研员,具有很强的理论素养。近年来,课题组主要成员分别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研究》、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城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等多项国、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撰写有十余篇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教导处副主任何昌斌为本课题研究负责人,他有着一线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处等丰富的工作经历,曾参与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典型案例研究》,市级课题《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研究》,均已顺利结题。曾赴安徽、西安、安康等多地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2017年被命名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2015年在全县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工作承担公开课和专题讲座,2016-2017年相继在安康、石泉、岚皋、平利、白河等多个县区参加送教送培活动,2016年承担国培计划送教送培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视,并能积极参与,且能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负责本课题的实施。
三、我校是省级科研兴校明星校,陕西省校本研修工作优秀团队,陕西省课题研究基地校,学校为数学组征订了《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教师报》、《陕西教育》等教育刊物,学校领导科研意识强,科研兴校的理念新,对教育科研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经费支出、物质条件等方面能够给予大力支持。利用我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设施,通过手持技术及时求助,专家的专业引领,以及其它研究团队的同伴互助,能确保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预期成果
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设计出“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从实践中,从案例中提炼图形与几何课类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
(一)预期成果的展示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图形几何课类课例研修报告。
3.图形与几何课类典型课例教学设计集。
4.图形与几何课类教学课件集。
5.图形与几何课类课堂教学实录。
6.图形与几何课类教学一般模式。
八、课题组成员及具体分工
周高俊:行政主持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指导;协助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何昌斌: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拟订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合理分配每个参研人员的研究任务。
罗龙飞: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协助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史小敏:撰写一篇论文,收集教学案例,编辑成册。
梁丹: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 撰写一篇论文。
向振:整理图形与几何典型课例教学设计集。(手册)
陈景玲:撰写一篇论文。
王磊:撰写一篇论文。
刘珊:撰写一篇论文。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方法》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