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评课稿
(2018-03-20 11:29:57)分类: 何昌斌工作坊坊员学习心得 |
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
旬阳县城关小学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中的一个,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合理、准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计算中,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缺一不可,在计算课中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方法是计算的程序化和模式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单纯机械的练习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原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只是一种模仿,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讲算法。
《笔算乘法》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数的运算提出的明确要求是“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具体到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1. 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的列出竖式进行笔算,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经历统计观察、画图、探索、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理解算理,理解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培养学生几何直观,体会先分后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计算、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这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教学重点:理掌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的列出竖式进行笔算。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理解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陈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教师安排之精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陈老师在安排复习题时很有针对性,复习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习,为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
特色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估算,估算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它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要重视和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技能,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趋势。本节课虽然在例题的呈现中没有要求估算,可是陈老师增加了(请大家估计一下,14乘12大约是多少本?你是怎么估算的?)这个教学步骤,把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学中。
特色三: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陈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把四次相乘的结果试着在点子图上圈起来,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更深刻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特色四:讲练结合,练习题有梯度,有计算题、判断纠错题、解决问实际题。每道题陈老师都是精心设计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判断纠错题陈老师设计的这几道题都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比如第一道题(
特色五: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巩固练习中。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存在的问题:
1.陈老师没有课前互动,而是在教室门口等到上课玲响,就直接上课。课前互动是接近学生与老师距离的有效方法,能给听课的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互动要提前设计好。
2.学生汇报交流时,学生只是说了喜欢哪种方法,没有说明喜欢的理由,应该让学生简单的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