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紫银青”话“交龙”

(2025-05-24 19:59:39)
标签: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分类: 争鸣

“金紫银青”一词,是宋代《癸辛杂识》中提出的,是指“足金呈紫色,足银呈青色”,乃是“金银的绝品”。

     胡国兴先生的《读史扎记》一书中对于“金紫银青”有了另外的解释:

“金紫,为金印紫绶之简称。秦汉时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列侯等皆金印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紫绶者,指系于金印印纽的紫色缎带。银青,为银印青绶之简称。汉制光禄大夫带银印青绶。魏晋以后,有特加金印紫绶者,遂有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之别。直至金元,仍用作高级阶官名号。史籍中有将金、,银、绯、紫作为区分官阶之标志,误也。金、银者,指印而言,绯、紫者,指公服颜色而言,不可等同而论矣。”

近年来,随着东北辽金故地向后出土了一大批辽代金印官印,以“金、银者”为多,成为民间收藏爱好者的珍藏,幸亏有新浪博客等平台,使得这些珍宝得以展示于大众面前,下面是裴先生在“辽代传世金印考释图说”中展示的一部分“传世金印”:

“金紫银青”话“交龙”

下面是极为珍稀的“辽龙与其九子组合金印”:

“金紫银青”话“交龙”

从这些辽代传世金印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金紫”!

什么是“银青”呢?笔者有幸收集到一组内蒙林西出土的交龙钮六字契丹文银质印章,笔者利用这组照片,通过现代照片处理的PS技术,通过抠图、组合等方法,制成一组这方印章的照片,介绍给大家。

“金紫银青”话“交龙”

这是一枚银质印章,据说重212克,印台为正方形,上面为“双头神龙”,通常称为“交龙”。

此印出土于内蒙林西县,辽代属于“上京道”,而上京道是辽代发祥之地,出自这里,也非偶然。

“金紫银青”话“交龙”

这里属于草原沙地,半干旱地区,在这里出土的辽代金属物,相对保存较好:

“金紫银青”话“交龙”

在长期氧化环境下,银质表面会变为淡黄色,氧化严重处,出现黄褐色斑状锈色,此印只发现少量蓝绿色,说明印章很纯,说明含铜量极低,而表面略微发红,可能含有部分贵金属。

下面是印台的侧面比较图:

“金紫银青”话“交龙”

侧面图案是雕刻的阴纹“一枝花”,通过比较,笔者认为侧面的四框线条,和其中“一枝花”图案。都是手工雕刻的,印台为铸造,各个面打磨平整后,印面的印文为錾刻,四个侧面为手工雕刻,这是因为侧面的边框、图案都有区别。

印纽为一个“交龙”:

“金紫银青”话“交龙”

“金紫银青”话“交龙”

根据照片分析和笔者收藏辽金官印的经验,这个“交龙钮”是单独制作,然后焊接在印台背面上的,照片中焊接灼烧的痕迹历历在目。

笔者估计,这个“交龙”是利用失蜡法铸造出大体形状,然后通过手工雕刻细部,龙鳞、龙翼等等。

下面是不同角度的“交龙”照片:

“金紫银青”话“交龙”

“金紫银青”话“交龙”
“金紫银青”话“交龙”
  此印的印文,为四字“契丹小字”:
“金紫银青”话“交龙”

这四个契丹文,应该为契丹小字,楷书,文字优美,上面四字,为順读“进后敌驾”。裴先生的系列博文“辽代传世金印考释图说”中涉及这四个字,上面四字的解读,取自裴先生的解读。

在裴先生的系列博文“辽代传世金印考释图说”中,也介绍一品 “启圣军节度使之印”交龙钮:

“金紫银青”话“交龙”

下面这方“启圣军节度使之印”上“交龙钮”的交龙的形象:

“金紫银青”话“交龙”
 下面是这两种“交龙钮”金银印的“交龙”形象的比较:
“金紫银青”话“交龙”

“金紫银青”话“交龙”

“交龙”是指两条龙相互交缠的纹饰,常见于古代旗帜、器物或建筑装饰中,《周礼·春官·司常》曰:“日月为常,交龙为旂。”

而发展到辽金时代,作为贵金属印章的印纽,“交龙”就发展成为立体性的“钮制”,以“两龙交缠”的造型为核心,两龙首前后分布,龙身交叠缠绕,形成对称庄重的结构,鳞纹刻画精细,龙头神态威猛。

   我们发现,银质“交龙钮”。实际为一种类似柱钮,而金质“交龙钮”这是一种“桥钮”。

对于皇帝所用的玺印,很可能就是一种“桥钮”化的“交龙钮”。

下面是两枚辽代末帝天祚帝赐给阿骨打的封印“东怀国王至圣至明皇帝之宝”:

“金紫银青”话“交龙”

“金紫银青”话“交龙”

封印“东怀国王至圣至明皇帝之宝”只是在历史文献中提到,并没有真正发给阿骨打(金太祖)。

   这两块封印,第一块是日本回流的,伪满时期发现,流入日本;一块是内蒙金上京附近牧民的旧藏,据说流传数代。

这两块封印,文字内容相同,文字写法相差不少,背钮为桥式双头龙,样式各异!

此时,这种“交龙钮”,龙身简化为一身双首,线条更流畅,对称性更强,代表至高皇权,为皇家专用的“钮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