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兰雪斋后人
兰雪斋后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50
  • 关注人气:1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2021-08-19 14:29:54)
标签:

365

历史

收藏

杂谈

分类: 争鸣

       双王宝版式的“皇宋九叠篆”钱

 在上几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双王宝版式的“皇宋九叠篆”钱,目前在收藏市场上看见的双王宝版式的“皇宋通宝”九叠篆形式的钱币,基本上上下面这种形式: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在文章《皇宋通宝“九叠篆”钱文鉴赏》的文章中,被“文化领域创作者”网络大V看作为“皇宋通宝”九叠篆钱的标准样钱。

 以至淘宝网上南阳生产的“皇宋九叠篆”工艺品基本都是这种版式: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这些“皇宋九叠篆”工艺品的破绽是明显的,关键是这些钱币的“宝”字为“长冠双王宝”,这种篆书“宝”的写法,在“皇宋九叠篆”小平钱中是没有的。

就笔者多年来对“皇宋通宝”九叠篆钱币收集与研究,这种双王宝版式的“皇宋通宝”九叠篆钱币最早出现在所谓“大绿钱”之中,而这种钱币被认为上元代之物。

下面我们沿着这条线索,叙述与研究大绿钱中的“皇宋通宝”。

一、大绿钱简介

2013年在内蒙内蒙元上都附近出土的一批窖藏钱币,在2014这批窖藏钱币流入报国寺收藏市场。这批钱币大部分的绣色为一种特殊的“绿色”,被北京古钱币收藏爱好者称为“大绿钱”。

这批钱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其一,绝大多数为年号钱,在行用钱找到同名的原型;

其二,带有一种奇怪的“鲜艳的绿锈”;

其三相当的规整和精美,其规整与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其四,与原型相比,显得“大而厚重”,铜质优良。

   这批钱币为典型的“混坑窖藏钱币”,这些钱币基本为年号钱,这些年号钱,上至唐代“咸通玄宝”,下至元代“至顺通宝”,包括唐、五代、北宋、辽、西夏、金、元铸币,除去汉文钱币外,还有契丹文、西夏文钱币。

      2、大绿钱中楷书“皇宋通宝”小平合背钱

      1)简述

这批大绿钱中就有五枚皇宋钱。其中一种为楷书皇宋通宝合背钱,笔者收集有小平钱,此钱直径约27毫米、郭厚2.7毫米,重量近9克,有人将其成为“折二”钱,在大绿钱中,我们更愿意称为“小平大样”: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这枚钱币的字非常特殊,是角头双点通,而且是铸造的双点通,而与下面所谓的双点通皇宋通宝钱上有区别的: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在网络上还有类似的折五楷书“皇宋通宝”合背钱,下面为北国盈泉聂先生的藏品。直径35毫米,郭厚3毫米: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2)溯源

楷书“皇宋通宝”,根据《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北宋铜钱》等著作记载,只有小平钱一种,根据这些楷书皇宋通宝的有关数据资料的统计,楷书皇宋通宝的直径基本在25±0.5毫米左右,最大的不超过26毫米。

下面是三组楷书“皇宋通宝”钱的照片: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我们尚未发现这种正规的“双点通”写法的“皇宋通宝”钱,而且在“皇宋通宝”行用钱中,合背钱也极为少见,下面是笔者收藏的篆书“皇宋通宝”小平钱的合背钱: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这枚篆书“皇宋通宝”合背钱极为特殊,其一是“宝”字为“短冠拟双王宝”,其次,正反两面为不同版别。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3、大绿钱中折五篆书“皇宋通宝”钱

1)简述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此钱为折五宽缘,背“四月孕星”,直径34.65  、郭厚3.35毫米,重量17.69克。

2)溯源

在《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北宋铜钱》等著作中都有没有著录篆书皇宋通宝折二、折三钱。

但是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中,却发现折二、折三宽缘篆书皇宋通宝钱。

下面上折二宽缘“皇宋通宝”钱: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上面这两枚钱币分别为李卫先生与笔者的藏品,它们在直径在27.5毫米左右。

下面为折三钱: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上面这两枚钱币分别为李卫先生与笔者的藏品,它们在直径在27.5毫米左右。

下面为折三钱: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这两枚钱币的直径在32毫米左右。

其实这种折二篆书“皇宋通宝”钱在民国期间就有发现,在《泉币》杂志(第二十期)上,张烔伯先生的文章《皇宋通宝圣宋元宝折二泉连拓(附图)》中就有记载: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这两枚钱币为陈仁涛先生的旧藏,现在已经是国家博物馆的藏品: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在张先生这篇文章中,写到:“皇宋折二,不见古谱”,而至今这种钱币虽然为泉家所承认,仍然没有著录在传统观点的钱币著作之中。

下面上最近出现在网络上的两种出土折三宽缘篆书“皇宋通宝”钱的基本版式: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这两种折三皇宋通宝篆书钱,一个是普通的皇宋通宝篆书的写法,其中字为短冠缶宝,另一枚的字为短冠尔宝,完全为隶书的写法,而字写法也极其特殊,为长通

3、分析与推测

在上面我们介绍了两种大绿钱中“皇宋通宝”钱,下面我们以折五篆书“皇宋通宝”宽缘钱为例,大致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行用钱中并不存在这种钱币,而这种钱币的背面的“四月孕星”的纹饰,在宋代钱币中并没有出现过。

这种大绿钱,其背面多带纹饰,以星、月或星、月组合成的纹饰为多,据笔者收集的北宋、金代钱币中就有如下八种:

231@365北宋九叠篆钱币漫话(六)

而无论是北宋还是金代行用钱,包括新发现的出谱钱,背面带有纹饰并不多。

尤其上北宋钱币,最多其背面带有“月纹”和“星纹”,而且极其少见。

因此,笔者认为大绿钱中楷书“皇宋通宝”(小平、折五)、篆书宽缘“皇宋通宝”(折五)不是行用钱,也不是到代钱币,为后世仿制的,究竟是何种作用,有待对这种大绿钱的系统研究。

但是根据大绿钱的出土情况,一般认为大绿钱是元代铸造的礼佛钱或供养钱!

以这种篆书皇宋通宝宽缘钱为例,它确实存在原型,它们虽然在过去的泉谱中,没有著录,但是,的的确确是存在。

因此,笔者认为,这些大绿钱只是后人仿铸的一种钱币模型或钱样,只是说明历史曾经出现过楷书皇宋通宝钱,篆书宽缘皇宋通宝钱。

而且这种模型或钱样,是否是有意的,这种钱样刻意与存在的原型区别看来,如楷书“皇宋通宝”的“合背”、正规的“双点通”,篆书宽缘“皇宋通宝”的背纹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