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0@365“破钱论”系列研究之五(“开皇重宝”考)

(2017-11-16 14:47:45)
标签:

365

历史

收藏

文化

杂谈

分类: 争鸣

  

在笔者收藏的信州出土的古钱币残片中恰有三枚“开皇重宝”的残片,笔者将以这三枚“开皇重宝”的残片为基础,对“开皇重宝”钱是否为隋文帝开皇年间铸造的这个命题进行商榷与探讨。http://s4/mw690/006hCKO9zy7fQNUcZLde3&690

根据拼对、测量,这三枚钱币应该为同版钱币,这种钱币早有发现:


http://s16/mw690/006hCKO9zy7fQNUjv7F9f&690

笔者曾经看到过鍮石、银、铜等三种材质的“开皇重宝”钱,铜质出土于吉林农安与怀德交界处,鍮石、银钱,出土于金代新泰州范围内。

 

笔者过眼、过手的不同材质的这种钱币将近十枚。

 

一、历史典籍上关于隋代货币的记载:

 

《文獻通考·卷八錢幣考一》(馬端臨

 

“隋文帝開皇元年,以天下錢貨輕重不一,乃更鑄新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銖”,而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後魏。食貨志》云,齊文襄令錢一文重五銖者,聽入市用,計一百錢重一斤四兩二十銖,則一千錢重十二斤以上。而隋代五銖錢一千重四斤二兩,當是大小秤之差耳。是時,錢既雜出,百姓或私有鎔鑄。三年,詔四面諸關各付百錢爲樣。從關外來,勘樣相似。然後得過;樣不同者則壞以爲銅,入官。詔行新錢以後,前代舊錢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及常平,所在勿用,以其貿易不止。四年,詔依舊不禁者,縣令奪半年祿。然百姓習用既久,猶不能絕。五年,詔又嚴其制。自是錢貨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是時,見用之錢,皆須和以錫鑞。錫鑞既賤,求利者多,私鑄之錢,不可禁約。其年詔乃禁出錫鑞之處,並不得私有採取。十年,詔晉王廣聽於揚州立五爐鑄錢。其後奸猾稍多,漸磨爐錢郭取銅私鑄,又雜以鉛錫,遞相仿傚,錢遂輕薄。乃下惡錢之禁。京師及諸州邸肆之上,皆令立榜置樣爲準,不中樣者不入於市。十八年,詔漢王諒聽於并州立五爐鑄錢。又江南人間錢少,晉王廣又請於鄂州白紵山有銅礦處鑄錢,於是詔聽置十爐鑄錢。又詔蜀王秀於益州立五爐...

 

舊唐書卷四十八.志第二十八·食貨上·錢

 

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仍置錢監於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齊王各賜三鑪鑄錢,右僕射裴寂賜一鑪。敢有盜鑄者身死,家口配沒。

 

这两段文字有许多值得我们注意之处:

 

其一,从开皇元年到武德四年,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内,(隋)五铢一直是中原大地上的法定货币;

 

其二,隋文帝在统一货币的过程中,严令收缴历朝历代的货币,全部予以销毁,用来铸行“隋五株”,成效明显,这为后来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在隋以前的墓葬中,随葬的钱币一般都是几个朝代的钱币混杂在一起的,而隋代墓葬中随葬的钱币基本都是隋五株。

 

    以上两点,基本可以断定“开皇重宝”、“开皇元宝”不是法定的流通货币。

 

二、楷书钱的历史及楷书“開”字写法的研究

 

这种“开皇重宝”钱的钱文,显然是楷书,而且是“正楷”,这就涉及到楷书钱的历史,根据学者的研究:

 

一般认为,楷书钱文之始为“乾封泉宝”,《新唐书·食货志》载“显庆五年公元年,以恶钱多,官为市之,以一善钱售五恶钱,民间藏恶钱以待禁驰。乾封元年公元年改铸“乾封泉宝” ',径寸,重二株六分,以一当旧钱之十。

 

乾封泉宝自铸行到乾封二年正月诏废,流通仅八个月,铸量稀少,是唐代第一枚正式的年号钱。



http://s10/mw690/006hCKO9zy7fQNUnuHL39&690

“乾封泉宝为唐高宗乾封元年所铸,钱文旋读,以楷体书写,创楷书入钱文之先河。董其昌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以一个字来概括晋、唐、宋三朝书法的基本风格,敏锐地抓住了每个朝代书最突出的特征,唐人书“尚法”,代表书体就是唐楷。唐楷是唐代书家学习了魏碑后,将魏碑的用笔与结体之法进行重新的整合与创造,逐渐形成的一种法度严谨、体势端庄的楷书。唐楷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将楷书推向规范化的顶峰。”

 

如果这种“开皇重宝”钱为真品,则“年号宝文钱”、“楷书钱”的历史将提前几十年,这种颠覆性结论,单凭这种钱币,在证据上是不够的,胡适名言“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应该称为我们古钱币研究的一个基本思想

 

研究楷书“开皇重宝”钱,首先要对隋代楷书有个正确的认识。一般认为隋代的楷书,与唐代楷书属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者属于成熟期的尾期,而唐楷则是楷书的定型期。

 

  以“开”字为例,按照“说文解字”说法:


http://s7/mw690/006hCKO9zy7fQNUqGKae6&690

以笔者收集隋代碑刻上“开皇”二字看:



http://s15/mw690/006hCKO9zy7fQNUwpJQ5e&690

隋代楷书就有将“幵”作“井”,或写成“开”的情況。而唐代楷书的“開”字写法则比较统一,门下是“开”字:



http://s5/mw690/006hCKO9zy7fQNUzKRe64&690

其中“開”字的门下有“井”的这种写法,应该是一种非正规的写法,属于“异文”写法。

 

特别注意的是武德“开元通宝”的隶书“開”字:


http://s11/bmiddle/006hCKO9zy7fQNUFiFIfa&690

而这种“隶书”并非真正的隶书,是专门为“开元通宝”钱涉及一种文字笔体。“其字含八分及篆、隶三体”。《书断》记载欧阳询诸体书法“篆书尤精”,而武德开元钱文中篆书的意味颇多,使今人可以一窥欧阳询篆书艺术的面貌 。而所谓的隶书“开元通宝”钱,为后世正统的钱币这种创造了一种模式:


http://s7/mw690/006hCKO9zy7fQNUKNeub6&690

而五代十国的“开平钱”,应该是第一种楷书包括“开”字的年号钱:


http://s1/mw690/006hCKO9zy7fQNUP9y8b0&690

有人认为“而后梁开平钱的面文,书体似隶似真,稚气可笑!其气质与五代之冠的后梁王朝极不相称,确有挖改刻制之嫌,有鹰品之可能”,而实践证明,在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中确系有“开平钱币”出土,笔者就收藏有这两种钱币。而这种“开平钱”中的“開”字,其内部就没有写成“井”字。

 

中国含“开”字的年号不少,而铸造钱币并不多,已知的有南宋“開禧钱”、“開庆钱”,辽代的“開泰钱”、金代的“開兴钱”,这些钱币的“開”字的内部均为“开”,而未发现有“井”字的写法。

 

应该说,在存世的含“開”字的楷书钱中,门下为“开”字写法是正规的!

 

三、“开皇重宝”之研究


http://s11/mw690/006hCKO9zy7fQNUTTe26a&690

“開皇重宝”钱,为旋读;应该为母钱翻砂铸造;其文字应该为楷书,与北宋后期的楷书钱、金代的楷书钱写法相近,但是写法水平与以上钱币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其重要特点是“開”中为“井”字,这在已知含“開”字的年号钱中是没有出现过的情况。

 

1)、与“开运通宝”的比较

 

在这些残片中,与“開皇重宝”钱同时出现的有一个“開運通宝”钱,从年号上看,“開運”为后晋石重贵的年号,这枚钱币可能是“后晋”的年号钱,幸运地是“后晋”铸造有“天福钱”,通过与同朝“天福钱”的对比研究,可能帮助我们解决“开运通宝”是否为后晋石重贵当朝所铸,为证明“开皇重宝”是否为隋文帝当朝铸造通过一些旁证。

 

a)后晋钱币的研究

 

笔者曾经过手过一枚鍮石“开运通宝”钱,(上面右为鍮石钱照片,由于灯光原因,照片色彩有偏差)


http://s11/mw690/006hCKO9zy7fQOoIXdUaa&690

   这枚钱币直径大约48毫米左右,郭厚约4.5毫米,重量估计在三十七八克左右。

 

“开运”为后晋出帝石重贵的年号,使用了三年,辽帝耶律德光率军南下进攻后晋,在后晋的叛将配合下,攻入汴梁,石重贵降,后晋灭亡。随后石重贵被契丹掠而北行,一年后,辽军匆忙离汴北归、。“壬寅,契丹主发大梁,晋文武诸司从者数千人,诸军吏卒又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尽载府库之实 以行,所留乐器、仪仗 而已。”

 

如果真正铸造过“开运通宝”钱,东北窖藏钱币中发现的这些“开运通宝”钱,应该是辽军掠夺的后晋府库之物。

 

后晋铸币,至今只有“天福钱”,可见“天福元宝”、“天福通宝”和“天福镇宝”等三种,后一种现在基本认定为安南钱币:

 

“天福元宝”钱始铸于天福三年(938年),青铜质,小平钱。官铸的较好,一般直径2.32.4厘米,重约4克。私铸的钱体轻小,一般直径1.92.2厘米,重1.83.3克。面文天福元宝,楷书略带隶意,旋读。有的平背。版别多。(下面为国家博物馆藏有左、右旋读两种)



http://s3/mw690/006hCKO9zy7fQNUYjbs12&690

根据近年来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中天福元宝钱的资料,这种左旋读“天福元宝”为辽铸。(下面为北国盈泉聂先生的藏品)



http://s4/mw690/006hCKO9zy7fQNV37Dd73&690

在东北窖藏钱币中还发现有折五型“天福元宝”:


http://s13/mw690/006hCKO9zy7fQNV8lNG0c&690

考古出土的后晋钱币中,又出现一种“天福通宝”,对于这种钱币,秦宝瓒《遗箧录》认为是“私铸偶冒不合敕者”,在文章《古钱币天福通宝惊现广元》中介绍了一种“天福通宝”钱:


http://s5/mw690/006hCKO9zy7fQNVcXLC04&690

“该币币质为青铜,币体正圆形略有不规则,但完整无缺,直径为25毫米,12毫米厚。钱币正面带有锈迹,是黑色、绿色、灰色和褐色的,中央有一方孔,方孔周围有“天福通宝”四字,钱文为真书,字体工整,雍容大度,外围边缘是一道圆圈。钱币背面锈迹斑斑,有绿色、黑色、泥土色,中央的方孔不规则,近于椭圆形,周围的字迹模糊不清,外围边缘是一道圆圈。”

 

此钱钱文、直径与已知“天福元宝”钱文、直径应该说有不小的区别。

 

      典籍上尚未发现有石重贵铸造“开运钱”的记载,网络上也没有发现有“开运通宝”钱的记载。

 

     应该这种“开运通宝”是第一次发现。

 

      b)、比较


http://s15/mw690/006hCKO9zy7fQNVi2Em2e&690

“开皇重宝”和“开运通宝”作为这批古钱币残片中的两个含有“开”字的钱币,我们做简单地分析比较:

 

  这两枚钱币从形制上看,应该为旋读,但是在宋钱或金钱中,通宝钱和重宝钱,一般为直读;

 

   这两枚钱币无论是从铜质,还是从铸造工艺、水平看都很相似,且相对比较厚重;

 

   从文字上看,这两枚钱币的文字应该为同一种风格,其中“宝”字的写法与北宋后期楷书钱、金代楷书大钱的风格相似;

 

最重要的一点,是两枚钱币的“開”字,其门下部分都是“井”字,这不是一种正规的写法。因此,这两种钱币有同时铸造的嫌疑!

 

     (2)、一批与“开皇重宝”、“开运通宝”同坑窖藏钱币

 

     笔者曾经在内蒙金代遗址出土的窖藏钱币中看到过这两种钱币的鍮石钱,出土这些钱币的遗址为金代新泰州领地。而类似钱币还有铜质和银质

 

这批钱币中,有一些含有“開”字的钱币,而这些“開”的门下也是“井”字:

 

其中有:(以下蓝绿锈钱币为冯先生的藏品,其余文献中的照片或拓片作为对比之用)

 

五代钱币——“开平元宝”、“开平通宝”



http://s3/mw690/006hCKO9zy7fQNVmGMa92&690

   辽代钱币——“开泰通宝”、“开泰重宝”

http://s12/mw690/006hCKO9zy7fQOJ2hN92b&690

   南宋钱币——“开禧重宝”、“开庆元宝”、“开庆重宝”



http://s8/mw690/006hCKO9zy7fQNVsEcvb7&690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批蓝绿锈钱币的文字写法相似,铜质相同,铸造方法接近。


   但是与现存此年号的钱币,在文字写法上可以说差异巨大。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批钱币中有一种“开元元宝”、“开元重宝”钱:


http://s5/mw690/006hCKO9zy7fQNVxcig84&690

虽然它极力武德“开元通宝”的写法,但是仍然有较大差异,以“寳”字写法为差异最大。


在钱币收藏界中,有一批被认为是以唐代年号钱为主的东北出土的窖藏钱币,其中也有含“開”字的钱币,如与唐高宗的年号“開耀”有关的“開耀钱”:



http://s9/mw690/006hCKO9zy7fQNVCw9q88&690

这三枚钱币的文字,尤其“寳”、“通”二字,都极力模仿武德“开元通宝”的写法,但是“開”字写法,与武德“开元通宝”的“開”字带有篆书味道的写法可能是故意保持距离,基本为楷化隶书的写法。


这批钱币为老,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是否到代,仍然需要求证,但是可以肯定这批钱币中属于武则天的年号钱,不是武则天时代铸造,因为那些为改年号,而专门设计了新的“武周新字”的年号钱,都没有使用“武周新字”。


在这批钱币中也有两枚“开运钱”,元宝和通宝,元宝钱旋读,通宝钱直读,是否为后晋石重贵的“开运年”铸造,有待研究。



http://s9/mw690/006hCKO9zy7fQNVGIekc8&690

这种“开运钱”的特点是“開”字门下为“开”,而不是“井”。属于正规写法。


    这两种“开运钱”,与后晋的“天福元宝”钱写法、风格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是否为石重贵当年铸造的钱币,也是存在一定疑问!


愚见


   经过横向、纵向的初步比对,笔者认为这枚“开皇重宝”和这枚“开运通宝”可能为后世铸造,或者仿铸。


下篇博文笔者将准备研究与这三枚“開皇重宝”同时发现的同坑残破古钱币的残片,并且与这三枚“開皇重宝”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为肯定或否定这些钱币是与“开皇重宝”同时铸造的假设找出更多的根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