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阅读方法之我见  ——重视默读与朗读的结合

(2016-06-03 10:42:01)

【研究论文】

语文阅读方法之我见

——重视默读与朗读的结合

张庄镇姚张小学  胡静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教学研究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同学们现在的情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由原来的不感兴趣读到现在的自主阅读;由原来的磕磕巴巴到现在的有感情朗读;由原来的错字连篇、断句错误到现在的流利、正确的阅读。同学们的进步让我倍感欣慰。不仅如此,在作文方面也有了提高,由原来的日记、流水帐似的不通顺的作文,到现在的通顺、有自己感受和见解的作文。并且能够把平常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也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

同学们在阅读理解上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个严重的现象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太注重朗读,而忽视了默读。而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在进行学生语文阅读训练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关键。朗读和默读相互结合,对于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古往今来,默读和朗读都是读书的重要方法。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而对朗读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二者明显的区别是“是否出声”。近年来,重“朗读”轻“思考”、只“朗读”无“思考”的做法开始充斥语文课堂。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中缺少的就是学习语文的另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默读。能使学生一个人静思默想潜心静读在无意中被我们冷落甚至摒弃了。回顾我们的公开课,老师一般很少让学生默读,即使采用,也是蜻蜓点水般地安排2——3分钟,往往是,学生刚刚把课文浏览完,来不及思考,教师便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开始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这一现象,刚刚启动的默读,就被教师迫不及待地接过话题,变成教师与几位好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在关键处截取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刚刚启动的默读就这样“夭折”了。因此,学生的默读能力普遍较差,甚至到了高年级还不知道该怎样默读。这种“默读缺失”的现象,不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造成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阅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阅读似乎与朗读划上了等号。这种阅读显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书声琅琅”固然重要,“静心默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其实,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得最多的还是潜心静读很少有人拿到一篇文章会将它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一番。每当我们静静地潜读文本时,往往更容易放飞想象的翅膀,与作者产生共鸣,许多奇思妙想之花就会绽放在这静静的默读时刻。因此,默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重视默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在学生终生学习中的作用。

朗读有利于理解字、词、句、段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而默读要求阅读速度快,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含义和作者感情进行深入思考,能让学生在默读中去感受、去理解、去欣赏、去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各种语言的法则规律、手法技巧。在教学中需要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时,在学生阅读中,要使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朗读训练,围绕“理解——体会——吸收运用”这三个指导目标进行默读训练。从而使学生真正懂阅读,会阅读,能够从正确阅读中终身受益。

让默读回归我们的课堂,让阅读教学真正实现的平衡,感知内化的和谐,欣赏感悟的共生……

【参考文献】

1〕韦有强.《此时无声胜有声,秒不可尽之于言》《小学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年第122

2魏薇.《小学语文教学法》齐鲁书社 200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