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人体状况: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共收录11个穴位 穴位图:中府穴→云门穴→天府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鱼际穴→少商穴(共11穴,见下图)
http://s11/mw690/006hoQAHzy79dnoRsoi0a&690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TITLE="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
【经络循行】
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http://s8/mw690/006hoQAHzy7cN5KkKrl37&690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TITLE="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
【病症表现】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主治病候】
咳嗽,喘促,胸闷气满,缺盆处疼痛,心烦,上臂内侧前缘部位疼痛,小便次数增多尿量减少,小便颜色改变,肩背疼痛,手掌心发热等。
手太阴肺经药歌诀
补肺山药共麦冬,紫苑乌梅与参苓,阿胶百部五味子,绵州黄芪更参苓。
紫苏子、与防风,泽泻葶苈泻肺经,更有枳壳桑白皮,六味泻肺一般同。
温肺木香冬花寻,生姜干姜白蒄仁;凉肺黄芩与贝母,人溺山栀沙玄参。
马兜铃、瓜萎仁,桔梗天冬必去心;引用白芷与升麻,连须葱白用几根。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手太阴肺经穴歌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又次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中府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云门穴
【位置】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天府穴
【位置】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侠白穴
【位置】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解剖】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 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配曲池,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
尺泽穴
【位置】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2-1)。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 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孔最穴
【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解剖】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直刺0.5~1寸。
【附注】手太阴经郄穴。
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经渠穴
【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1寸。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太渊穴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鱼际穴
【位置】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 ,失音,发热。
【配伍】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
【附注】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少商穴
【位置】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鼻衄 ,发热 ,昏迷,癫狂。
【配伍】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