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教学研究践行体会
(2017-12-26 21:47:32)
标签:
教育情感文化 |
分类: 研修活动体会 |
基于儿童立场的课堂教学研究践行体会
——从魏霜霜老师的《数学乐园》谈起
王美君
我们的课题研究活动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我们步履蹒跚,一走一跌,仿佛牙牙学语的婴儿学走路一样,没有依赖,没有方向,一步一步地摸索着,滚爬着,终于在一年多后的今天看到了曙光。
一、“基于儿童立场的”的定位——从儿童出发
“立场,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抱的态度和所处的地位,即你是为谁的。不同的立场,表明了不同的态度,影响着甚至决定着处理事物的方式和结局。”(成尚荣《人民教育》)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近年来,在“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立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重视。可是这种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很多一线教师由于受种种原因的束缚,并没能把这些理论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而我们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教学必须从“儿童立场”开始思考了。
基于此,我们到底怎么实施课题研究?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教师能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中的困惑,能基于学生立场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从以上目标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都是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的还不多,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课题研究的开展可以是课前的调查、问卷谈话、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具准备等;也可以是课中的提问、理答、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是教学后的活动开展;也可以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各种有益活动的开展。一句话,只要是立足于学生学习立场出发的研究,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
魏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数学乐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对于知识点的梳理是难点,所以教师在这一方面要精心组织。魏老师通过“实践准备”的环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条理地梳理着本册书所学习的知识,这样的处理既不突兀,也很自然。进入数学乐园之前的活动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解读,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玩中学的效果。活动后的疑难解答,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微课的设计看似随意,却是无声的渗透着数学文化,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数学与传统文化的整合、与美术的融合无疑也是一大亮点。
二、基于儿童立场的思考——从自我反思
从魏老师的课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使活动有效;引导学生读懂游戏规则使活动有序;同桌自主活动使活动有趣;梳理、总结、提升使活动有益。魏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数学活动,教学中对学生的关爱溢于言表,这样的课堂岂不是很完美?正因如此,我们教师更应反思。
我们设计的活动学生“会”玩吗?——立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判断、辨别、交流吗?
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吗?——立足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遇到疑惑会怎样解决?
我们知道学生怎样玩吗?——立足于学生学会玩:学生会表述玩的方法、规则吗?
梳理的知识在学生心中形成网络了吗?——立足于学生知识网的建构:板书给谁看?孩子们心中有这些知识点吗?是怎样形成体系建构知识网的?
……
上好一节课难,做好课题研究更难。但这就是课题研究:必须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才能走出路来。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就是一群步行者,一直走在前进的路上。希望我们的课题研究可以开展的更好,希望我们的课题研究更快的促进我们教学的成功,更希望孩子们越来越爱数学,能学会学习,能在求学之路上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