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2020-01-10 19:48:31)
分类: 生活感悟

名师工作室个人工作总结

时间飞逝,繁忙和有序的一学期悄然而过,加入“汪学思名师工作室”已经有一年了。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这个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也让我在这个团队中成长。也许这一年我并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值得炫耀的成绩,但工作室领衔人及伙伴们好学上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给予我很大的动力,让我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迈着坚实的步伐。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份快乐。一年来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努力提升专业素养

1、本学期数学组有两个省级课题,一个内涵项目在逐步开展活动,汪学思老师是其课题组的负责人,为了有效推进课题和内涵项目,尽快在教学中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本学期汪老师开展了三次Plickers软件培训活动,每次培训的主题都不一样,我也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已基本会操作Plickers软件,收获很大。

2、为了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多阅读理论书籍,增长见识,汪学思老师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汪学思老师为工作室成员购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让工作室成员阅读,并定期安排老师进行阅读分享活动。本学期这项活动已开展五次,我利用暑假阅读了北京市特级教师蒋海燕编著的《中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攻略》,并撰写了一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于11月1日与工作室成员分享了读书心得。

3、工作室成员渴望专业的成长和珍惜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11月初在市教研室何承全主任那了解到,2019年11月15日至17日,安徽省数学会在铜陵学院召开虽然活动安排在周末,11月17号我校还要召开家长会活动,但工作室成员看了其行程安排特别想参加,11月15日下午在安排好学校工作后,我同项目组6位同事一同踏上了去往铜陵的动车。本次年会上专家的精彩报道带来了数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和引领性,对我们青年数学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4、我们工作室成员认真开展公开课与视导课,并认真听课,及时评课,教研氛围浓厚。

    10月18日下午,黄山市徽州二中领导及老师们来我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分别由我校数学组初中部左信美老师开设了公开课《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第一课时和徽州二中的汪家兴老师开设公开课《命题与证明》,课后徽州二中的老师们及我校数学组老师们在校会议室开展了交流研讨活动,此次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有效,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10月22日起,为期两周的毕业班视导课开始了,我们数学组开设了六节视导课,此次视导,专家引领,团队合力,犹如春风化雨,带来满满的能量,为今后老师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取得的成果

在汪学思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各项教学论文萍评比,取得以下成绩:

1、课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设计评比,获一等奖。

2、作品《《基于新课准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评价实践》申请 评审书》在安庆市2019年度优秀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中获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类一等奖。

3、论文《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初探》参加市教研室论文评比,获二等奖。

4、微课《笛卡尔简介》参加安庆市2019年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二等奖。

5、参加2019年安庆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被评选为市级优课。

6、作品《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在安庆市2019年度优秀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中获信息化教学设计类二等奖。

三、努力方向

一直以来,我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制定了以下努力的目标:

1、尽快将Plickers软件运用于课堂,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在提高课堂实效性上下功夫,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有更大的收获。

2、继续坚持及时总结,加强反思的能力,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有价值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3、向各位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名副其实的名师。

有机会参加工作室是我的幸运,来到这里,才发现她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通过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是我下阶段的目标,只有做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的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更完善、更优秀,从而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