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高古玉器的盘变过程

(2017-04-28 15:28:44)
标签:

转载

分类: 玉石
高古玉器的盘变过程。河南商丘李凯。整理
2010-04-08 21:10
这样罕见的沁色集于一体的玉器确实不多见,为了正确引导大家真正的玩玉,懂玉,识玉、鉴玉,不得已才将该玉器盘变,这件玉器如下: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f1dc4460b678e4f1f705x5dHx5Z4VoNb.jpg
这是原坑图,这件玉器在没盘变之前,我们就应该了解下玉器的沁色、皮壳、坑口、工艺、玉料等来给自己做一个判断,我们根据这样内容来解读下该玉器,
这个白灰不是吃土形成的,这是典型的白膏泥,
能接触白膏泥的也没有多少人,
真正接触的也没朝这里研究,

这件系壁,能把青铜的孔雀蓝做在玉上,
本来就是个牛人了,
再把白膏泥坑口做出来,,
能再做红沁朱砂口,
这件玉器有青铜沁、朱砂沁、棺木沁、白膏泥和沙坑土,当然这些要考多年的考古经验来判定,这几个物质是否可以并存,并存的几率多高,都是很棘手问题,假如没有深厚的考古经验是无法鉴定这样复杂坑口的,我们首先要考虑这些成份能在一起的可能有多大,其实从上图中仔细辨认不难看出其存在的理由,许多把沁成白色的一面称为土沁,其实是不对的,我们仔细看下8点钟的黑色部分和6点钟的沙坑部分做比较,就会明白沙坑的沁色和黑色部分不是一个概念,沙坑不会有黑色黑色土质存在可能,如此精细的细沙层应该在10米以下的坑土中出现,所以,这样的沁色是矛盾的,我们首先的概念应该是赝品的。那么再仔细观看8点钟的黑色沁色,这样带有片碎分布的黑色,关于棺木沁详细介绍和原理分析,这样一对比,我想读者就明白了其中概念,根据墓葬的埋葬概念,假如是先沁入了沙沁,再有棺木沁反而是不对的,应该是棺木腐蚀后先沁入,再沁入沙沁,和白膏泥,所以沙沁和白膏泥沁是在同一个层面上,是正常的逻辑,当然我们在观看7点中微微泛红的地方,再辨认下朱砂的沁入原理,这也是根据朱砂沁的一种解释,完全可以照搬入内,朱砂是在白膏泥的下面,朱砂在白膏泥沁入后,会变的若隐若现。假如这个本位颠倒了,也就出现了漏洞。我们再分析下青铜沁,这个沁色其实很简单,只要辨认有胶水的痕迹就一目了然了,一般像把青铜绣做在玉器上很难,要么是腐蚀,要么是粘结,所以这点再参考下青铜器的原理就会明白,这里不多赘述。以上几点的印证说明该玉器的来龙去脉了。
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玉器的真伪,以及以后的变化,应该是先呈现其棺木沁的本质,和慢慢变红的原理,根据我书中所著那样,这些沁色那件会先呈现,那件会后呈现,应该是有规律和步骤的,那么我们我就来分享下盘变过程吧,
如何第一次盘玩玉器的步骤操作完后,看看出水土: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b0e8296d627fe8187806xpm7iRfxii79.jpg
果不其然,我们可以从出水图中看到,

凉水浸开以后的出水图,
请仔细观看白膏泥沁色下出灰的状态,
是先侵入棺木沁,后在覆辙的白膏泥,
现状立马显现了出来,
不知道各位看明白没,
白色类是鸡骨白的沁色下面已经泛出了黑色斑点,这是棺木沁的特征,
是土沁所不具备的特征,
所以应征了自己的判断后,也就可以基本证明玉器是绝对的真品,那么接下来观看其变化:
盘玩第一天:
如图: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2bb0ee264cd437f02e23LnEcHMqqqj3P.jpg
可以看到原来的膏泥已经慢慢退却,棺木沁的情形更加清晰,假如是赝品,这些都是附带的,会瞬间退却或者永远不变,真品的沁色是由内往外的变化,而赝品只是表面变化,当然这个是前话,后面更会慢慢印证这句永远不变的真谛。再看玉肉的变化如下: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54159533b60ffcf31384zulIYFI6rU58.jpg
和第一图的泛黄的玉肉有了质的变化,由于受朱砂沁沁入,玉肉开始变红。
这个时候一定要拍透光照,才可以反映以后变化和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请看透光图;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620d7d638de419a92503ezZMG3mHEGGF.jpg
白膏泥其实已经发生了晕散,棺木沁的特征也一目了然,参照我书中的介绍,可以做最好说明。这个时候青铜绣已经变的不再重要。由于朱砂沁的深入,青铜沁只是多了一件衣服而已。
一件真的玉器在2-7天内变化最快,我们看下第二天的变化: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442551922c22e9f64048wTpMM0IG1czZ.jpg
晕散的更厉害,这种冰列式的晕散是真品的典型晕散特征,侧面图可以看出谷纹的做法和古人的审美要点,这也是鉴定谷纹最需要的要求,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2e4a265d313e54876801eTSZRMzW7O7s.jpg
再看下7天后的变化吧: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03c9de868775260e2d0bWvTBKMAMP1DE.jpg
已经精美绝伦了,假如这个时候还怀疑看假,那也确实是审美和眼力问题了,再看下细节图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006a89d9280f75955339klTFaBDMacaN.jpg
内缘和外缘,皮壳一致,谷纹更加饱满,鉴定玉器一定要关注最隐蔽的地方,往往作假的玉器追求速度,最隐蔽地方就是他的死点。这件已经完全没有死点了。
再看15天的变化: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976b1f9947925147bac9gDjsOVLNlJPw.jpg
沁色已经非常的过渡分明,沁入深的和沁的相互交映,更加证明不是人工所为,人工上色会均匀一致,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再看细节,最原始的玉肉已经开始了出现了,那种熟透的白是典型和田玉的特征,一件精美的玉器,就这样重见光芒。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bef4e5bb76aa45547648Mj9ijUJBdLd5.jpg
嵌入的青铜沁也是真品特征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看下细图:
http://bbs.wenbo.cc/attachments/day_100401/20100401_1aa8b1d14cf79793616bGPUAoREkrQes.jpg
当然这只是玉璧的初级阶段,真正有成效会在3年以后,品玉、读玉、鉴玉就在这一次次的盘玩过程中慢慢体会,慢慢解读,这中间解读的经历,就是你研究玉器的积累。也是自己修身养性的期待,玉文化也在这里慢慢渗透,解读更高境界的东西,还在更深的一个层面,这也是玩玉的最基本入门。。。。。。。。。。。这件玉器的过去将来将会如何?该玉璧是何等身份人佩戴?如何佩戴?又使用在何处?她的里面又包含了多少故事?慢慢地我们渗入了浩浩无边的玉文化当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