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2017-03-09 15:58:09)
标签:

转载

分类: 瓷器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本人收藏的唐代饼足,上面可见清晰的一圈圈旋纹)

     饼足出现的历史很早,从汉代的原始青瓷,到魏晋南北朝瓷器,隋唐瓷器,都有饼足出现,到隋唐时,饼足较大规模应用于瓷器底足,中唐时,开始有玉璧底出现,由于瓷器需要从放置的桌上转移到手上,所以相应的出现了底部较薄,并且易于手持的底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瓷器的底足同当时的烧制技术,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息息相关的。

    在饼足出现之前,原始青瓷甚至陶器之上,最多使用的还是平底,再往前的陶器,有柱足,尖底,圜底。尖底瓶主要是汲水器,用来从湖中取水,这种器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但是这种器型是没有办法放置的,除了挖一个坑将尖底瓶埋进去之外,没有别的方法将它立住。因此,尖底瓶除了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很快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同样还有圜底,圜底也存在不易站立的问题,因此,圜底的器物,也是应用并不广泛。

     柱足不存在站立的问题,而且因为柱足使得器物挺拔,秀美,因此一只有着一定的应用场景,最早的时候,陶器使用柱足,后来青铜器仿照陶器,铸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柱足,然后瓷器又仿制青铜器,制成三足瓷香炉,鼎,陶鬲等,都使用柱足。

     平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瓷器底足,因为易于制作,便于使用,因此从古到今,一直广泛使用。
     再回到饼足,其实饼足应该就是平底足发展出来的,瓷器,特别是是瓷碗,有了饼足之后,器型与今天的碗已经不存在多大的区别,差别只是修足,口沿,厚度,颜色,花纹的变化。

     饼足也有各种不同的形制,有完全平底的饼足,有内凹的饼足,有高饼足,低矮饼足,饼足外墙削足等,从本质上来看,饼足和假圈足不存在实质的差别。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带赵字款的饼足,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大饼足,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大饼足,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饼足,外墙有削足,底胎上有黑点,底足有内凹,唐代到宋代之间。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饼足,平底,从釉色看,偏向于宋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大饼足,平底,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贵字款饼足,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小饼足,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饼足,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饼足,有削足,宋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大饼足,平底,非常规整,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饼足,中间有很小的内凹,这个是向玉璧底发展的雏形,是底足从平底饼足向玉璧底发展的实物证明,因此,此底足当为唐代中后期。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饼足,底足外圈有一圈类似圈足的突起,此底足应当是饼足向圈足过渡的中间形态,不过实际例子我只发现了这一件,圈足是否为饼足直接发展而成还是先发展到玉璧底,然后由玉璧底逐渐进化到玉环底,再到圈足,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瓷饼足为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这个底足也是平底饼足向玉璧底发展的过渡产物。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典型的唐代寿州窑玉璧底,非常明显的,由饼足中间旋削一圈变成,唐代
[转载]瓷器底足发展演变史之饼足
湘阴窑的平底饼足,底部是线切痕迹。南朝。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