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做最好的英语老师》读后感
(2019-09-23 14:46:33)分类: 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 |
为了提升专业素养,近期读了一本书名叫《做最好的英语老师》,这本书的作者是葛文山,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全国优秀外语教师、江苏省“苏派名师”,中国教育学会英语专业委员会委员,著有《阅读精华文库》、《外语之友》,参与编写《高中新课程实践引领》。网上检索后发现,他还有《葛文山的30条英语教学主张》,一等奖论文《语文教学给英语教学的三个启示》等,还有他的讲座精彩语录等,如:背单词,如同女人减肥,没有捷径可走;Words are not created equal.
有些单词只需混个脸熟即可;得阅读者,得英语的天下;写作就是编码,给句子“上妆”,增加限定词和修饰语;阅读就是解码,给句子“卸妆”,找出句子的主要结构等。这些精彩语录一语中的,道出英语学习的精髓。
启示一,作者用一个英语哲理小诗和一段百十字的英语短文来说明。这两个素材我都没有见过(可见作者的心思巧妙),小诗是关于一只睿智的老猫头鹰,区区8×4=32个单词,描述了好似一位哲人的猫头鹰,既押韵又简练,运用了一般过去式、比较级,反问句等。
启示二,作者用If I were a boy短文(节选)来说明。描述了一个想要重新回到少年时期的孩子,想要让自己变得坚毅,努力,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行。文中主要运用了虚拟时态,一般现在时,排比、引用谚语等修辞手法,使用数个相对正式的书面英语单词,如:perseverance,surmount,sermon等。
所以,启示一,说明英语教材的阅读素材还需丰富和多样化,应该从更多的途径选取丰富的阅读资料。启示二运用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姆·华兹华斯的The Daffodils(《黄水仙》节选)(这个在大学时简要读过),说明语言的词汇美,音韵美,节奏美和气势美。他认为我国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就是输入型教学,语文老师往往通过经典文本的范读、领读、齐声朗读、轮个、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因此,建议通过模仿、朗读、边听边读、背诵等的shadowing(映像)教学法,不断尝试运用语言,最终能够比较完美地“输出”。启示三主要论述了“语块”作为语言模仿、学习和记忆单位,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open the door,the more…the more…等。语块在语言中的频繁出现和语境依附的特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形式---语境---功能”的联系,以整体形式习得,以独立单位储存。学生无需了解其内在构成成分,无需进行语法规则的分析,就能检索和提取,使其成为语言使用的有效手段。可以说,使用语块进行信息加工会更省时,更省力,作用更大,是降低语言使用门槛的有效途径。养成“从听中学”和“从读中学”的好习惯,养成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并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一、
二、剖析主要问题,走出阅读训练误区。 忽视阅读能力基本功的培养,过早过量地让学生去做阅读理解题,这是当前阅读训练中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当然适当地做一些阅读理解题可以增强答题技巧,减少和避免非智力因素对阅读理解造成的失误。第二个突出问题是,阅读训练缺乏整体规划,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盲目性。质的突破有赖于量的积累。我个人认为,建议由简入难,循序渐进,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其实以上的五个策略,仍旧是三个启示的延伸,语言是相通的,语文的阅读和理解与英语的阅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否则一味追求后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本书的其他章节也非常精彩,值得以后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