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许慎·家校共育】许慎小学举行家长汉字文化专题讲座——《让汉字启蒙教育更有文化》

(2019-10-29 14:48:00)

【许慎·家校共育】许慎小学举行家长汉字文化专题讲座——《让汉字启蒙教育更有文化》

10月23日,在这美好而又特殊的一天,全国字理教学协会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黄亢美教授莅临我校,下午六点,黄教授在许慎小学报告厅对全体一年级教师以及家长进行了汉字文化专题讲座。黄教授学识渊博,在字理教学上颇有造诣,讲座深入浅出而又妙趣横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盛大的汉字知识盛宴。 

  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学习汉字时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这样利用意义识记,不易遗忘。

1、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

      如禾穗图与“禾”字的比照,简笔画的山形与“山”字的比照等。几乎每一种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初学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时,课本里都会以“文字图——小篆——楷书”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对这三者进行比照,可先具象再抽象(“文字图——小篆——楷书”),也可先抽象再具象(“楷书——小篆——文字图”)。切莫单纯地教楷体的独体字,而仅把文字图和小篆当作简单的插图。

2、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

      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会意”的方法。如“采”由部件“爪”和“木”组成,可具体地想象人们用“爪”在“木”上采摘茶叶或果实的情景;由“男”字的“田”和“力”想象远古的男子在“田”间出“力”劳作的情形.

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一个汉字都蕴藏着一个故事。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枯燥乏味的方块汉字编成形象生动的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地提高识字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