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2月24日

(2023-03-30 07:41:24)
分类: 雜談
     古人赋诗作词,遣词造句,素来十分讲究,既有贾岛的'僧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典故,以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又及,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可以想见,那些写下传诵古今的华章美文,千年绝唱的诗歌词赋的古人,可不是仅凭那虚无缥缈的神来之笔,更不会一蹴而就的,那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方得成篇,这才让我们这些后人得以饱览诗书中那赏心悦目的佳句绝唱,每每诵读时,都是一次次精神享受哦。
      现在能够象古代文人墨客那样,对待自己的作品,如此这般的一丝不苟,不说没有,实在是少之又少,譬如说现如今风行的是所谓网络快餐文化,媚俗鬼画,唯利是'图',甚至个别g样文章,目的就是欺上瞒下...。
        可以设想一下,倘若再过若干年,那个时候的人回看他们眼中的古人,即我们现在某些'文化人'的东东,相信决不会有对于我们心目中的古人,面对给我们留下那么多的,无以伦比的,如一千多年来,单是唐诗就始终保持着它那强大的生命力,拥有着最广泛的读者群,甚至包括影响到周边诸国的文化在内,并输注给后代文人及学人最丰富的精神养料,故每当吟诵、赏析那些令人击节的绝句与华章时,所引发的感叹与崇拜之心情,恐怕后人再也不会有了,或许还会由此提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Mg之后的千年,怎么就'没戏了'呢?他们都在忙些'神马'?的'天问,也未可知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2月23日
后一篇:2023年2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