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日记糸列`2023年1月22日'
(2023-03-04 07:58:16)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俩白头翁,在过去了的约一个月吧,历经了病毒感染,拼命应对,撕去磨来,鹰来羊走,浴火重生之全过程后,迎来悦过的,揚晦‘兔'气的大年!
上午一打开微信,各亲各友之间,相互拜年之这吉祥词儿那亲切语,如一阵阵人间之春风,扑面而来。
俺也入网随俗,见谁转发的拜年段子内容正合我意,便轻点转发,一一回复,心里面便感觉有一种释然轻松感。
完成相互问候之余,真得感谢那些隐姓埋名的创作者,他们的或简,就几句话,或繁,既有词儿也有图,甚至还有动漫动感十足的创作段子,供你我他选用。
按说这也是一项非物质产品,丰富了大家情感表达的需求,不论有文化没文化大多都会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能表情达意的段子,方便实用。
不知这些幕后创作者,他们在发布时会否有回报,又以什么标准来判定其收益的多少,也许最直接的判定,无非是谁的作品点击转发数最高,谁就会获取相应的报酬,至于其细节如何,已不在俺所关注的范围内,打住吧。
年年过年年年过,但逢过年必拜年,这拜年一词既是动词,如脑屏马上会显示两身着中式绵袍,头戴瓜皮帽,脑后留有长辫的男人,背景墙是北京胡同,两人大年初一出门偶遇,正恭敬有礼地对拜的画面,在我印象中小时候过年,也曾见过街坊大人之间,或路遇或在自家门口,相互作揖拜年。
此习俗在我国流传已久,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秦汉以后,拜年的习俗开始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至宋以降,拜年不仅是民间普通百姓祝贺新年、交流思想、增强家族团结的一种形式,也是上层社会联络感情、扩大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
拜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有一说,譬如陆容(明朝)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
“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拜年一词由此得来。而拜年习俗也是从明朝京都开始流行的,然后延续至今。
不管怎么说,但逢过大年,大家伙路遇或专访,及至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新冠肆虐的这几年,人们足不出户,轻点手指,或自创或转发各种各样的吉祥话语,给你我他的亲友,带去温馨的问候,美好的祝福,同时也完成了一次虚拟空间里的相互拜年,让这个中华民俗之一的,充满着浓浓人情味儿的拜年,得以延续下去。
俺也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我的亲友、歌友、美友们,拜年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