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聊家乡的方言

(2022-10-27 08:14:42)
分类: 雜談
      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说白了就是俗称的老家,倘若你身在歪果,老外叽哩咕噜问你的家乡是哪里,我会一通叽哩哇啦地回答说我的家乡是chiNA,可要是在国内,若到离家很远的外省,倘有当地人问同样的问题,我会告诉对方是哪哪,而且一定是指眼下所在地,就好比说人家要问我,那么回答一定是几乎住了一辈子的湖北捂汗,而肯定不会说出生地,即所谓籍贯四川。
      当然如象我们家这样有两个'家乡'甚至是更多的,在天朝很普遍,原因嘛各种各样的,不论是因工作调动如我的父母亲这样的,还是其它情况,反正是为讨生活而背井离乡,一旦有机会,有人还是会选择回乡,古来就有挂冠归去,告老还乡一说吗。
      比如我的先父先母,虽然说在这里生活工作了若干年,但奇怪的是乡音居然未改,尤其是他们那一代,在这块表现得格外明显,不象现在的年轻人,离开家多到外地生活,马上一口的普通话,有的待久了也能说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
      但老一辈人大多数就不是这样的,父亲英年早逝就不用说了,记得母亲七老八十了,口语除了极个别词语受汉腔影响,稍有所改变,其基本发音依然是妥妥的成都话,如称勺子叫噹得儿,如pp叫沟子,辫子叫帽ge,大腿叫腿te,傻瓜叫瓜娃子,小偷叫贼娃子,偷钱包的叫摸ge…。
      其中口语的几个特点,一是女孩子说话不光轻言柔语,语气还特么'酿'<近音>,与娇嗔与汉话蛮'者'相似,让听者尤其是男士,往往会顿生怜爱之情愫。
      二是习惯四字连用,借以加强语气,如干干净净,高高大大,漂漂亮亮,秀秀气气,抻抻展展,游游缓缓,松松活活,慌慌忙忙,喝喝哄哄,啰啰嗦嗦,呯呯蓬蓬…,哪怕是吵嘴声也不是那么刺耳,比如说哪个小伙子耍朋友不尊重女孩子,人家会来一句:骚哥你算啰吧,一笑而过…不一而足。
     倘若换到我所在的这个第二故乡捂汗,那说话,特别是挖苦人骂人的语气,那就如同刚出膛的子弹,火药味,冲劲足得很,一旦把他她惹毛了,可以从你祖宗一直骂到你一屋的人,一个不漏,反正是什么难听什么损人什么解气就骂什么,这种骂街,以及童鞋之间互怼时说的,损人的唱词,如一个伢的爹拉包车,拉到巷子口,解小手,一个仔的妈真拉瓜<不讲卫生>,洗脚的水榻<烤>粑粑…咚嚓咚嚓,我是你爸爸,乡里仔喝糖茶,打臭p,屙客马…,这样的话在往年的捂汗随时随地可见,几乎成了街头巷尾长演不衰的一景。
        究其渊源,恐怕与三镇具有近百年的,南来北往汇聚江城,即以粗门大嗓,吆三喝四,讲义气讲味,好打抱不平…为表现形式的码头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
      自打改开,文明自律已基本形成自觉性,象上面说的捂汗那些欠文明的事,已难见到了。
   言也随之式微了,随着我们这一的谢世,甚至极有可能消失,但愿这不会是杞人之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2年10月22日
后一篇:2022年10月2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