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核酸检测,已成防疫的常规措施,基本上隔一天就做一次,前天做了,昨停了一天,按照这个规律,在没有谁通知的今天,便自觉去到本辖区内,设在一栋待拆的大厦底层的新采集点,已是连续第五次来此了,而不象以前隔三差五的换地方,前后已换了四个点,也注意到排队的隔离板上,新贴有一张,注明此处为本辖区唯一核检处的告示,同时声明不再发卡片,指的是之前每做一次,即张口受'捅‘毕,起身离开大白后,正要走出来时,坐在出口的一戴红袖套的志愿者,立刻递给你一张,表示已做了核酸检测的,注明时间的小卡片。
当初解释,凭此卡片或搭公交车,或进公共场所,可作临时健康证用,但实际上作用並不大,人家照样要你打开手机亮码,意味着这玩意儿形同虚设,敢情上面有关部门也发现了,这个有名'无实'的,虽说单片造价微乎其微,但全市每做一轮就得印制一批,累计下来的支出,恐怕也不是个小数,大约发放了好几回,才意识到没什么实际用途,从最近两次开始,就停发了。
记得第一次领到这个小小的卡片,既没使用也没仔细看,过后也就随手扔了,直到看到告示,当做完出来,也确实没有志愿者来发这个东东,也意味着再也不会有了,这才醒悟过来,並拿出最近发的,暂时还没丢的几张,仔细看了看,原来这普通的小卡片上,竟然印有街道名和较有代表性的单位建筑,几乎可以说是一张本社区的'名片',且每张正面展示内容各异,如硕果仅存的的这三张,两张正面的照片,分别介绍所居这条街的,最知名的两所中学,另一张则推介了附近的,已成年轻人打卡地,历史文化一条街~昙华林,背面是电脑版的本街的三维图,且印刷倒也精美,印数一定也是有限的,甚至还是一次性的,仅这两点,就已具备了一定的收藏价值哈。
刚开始拿到手,一来还有点新新感,二来万一外出要用到它呢,也就没马上扔,可接下来每做一次就收到一张,任何东西稀为贵,一旦多了就不当回事了,后来好多次便随领随扔,各检测站里里外外的地面,到处见有人们乱扔的这个片片,几成该处的一道不太雅的景观,甚至有几次干脆一拒了之。
虽然说这玩意儿,即使一张不差全部收藏起来,也並非如何地不得了,但它至少是显示了,这个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事儿的,还有一定观赏性的,实物载体哈,其价值大概仅此而已。
现在手里的这三张核酸检测的证明卡,只是无意识下的留存,经上面一番'研究',再来仔细欣赏欣赏,感觉这普通的几张小纸片,顿时'不同凡响',有了它的'身价'似的。
待新冠'远走高飞'成'旧帽'后的若干年,难不成这些看似'一文不值'的,小小的片片,会成收藏界的,'价值连城'的宠儿,也未可知哦!
以上纯粹是为更新而无事生的'非',只当自己跟自己逗个闷哈,呵呵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