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实效的实践理论学习计划

(2019-06-19 08:16:12)
标签:

杂谈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第一阶段理论学习计划

宝塔区第五中学课题组

      课题《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经宝塔区教育研究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报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审查批准,为使课题《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得到全面实施,现将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计划如下:

     一 、研究目标

    1. 延安精神的概述 

    2.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形态 

    3.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学校特色德育模式 

    4. 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德育模式的启示 

     延安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我国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和性质决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对学校文化建设具有独特的意义,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引导广大师生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引导广大师生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拓展教育渠道,解决以往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还能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特点。在教育形式上能实现多样化、形象化、直观化和具体化,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新空间。

二、 研究意义

     1.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价值 

   目前,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社、互联网站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不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可以使中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从而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积极学习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 

      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队伍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就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而言,红色文化资源这一块是不可或缺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在内的宝贵资源,在广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迫切需要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加以解决的课题。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针对中学教师与中学生,在中学德育教育与学习过程中开展的研究。研究内容范围有:

1.通过对我校师生红色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了解学生对红色教育方面的认识和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困惑。

2.征求学生及教师对红色教育的一些建议和意见,针对现实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以学校为阵地,探索一套新的适应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红色资源,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通过社团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不断培育新的民族精神,使广大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为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契机。

四、研究方法

整体研究方法有问卷法,个别访谈法,文献回顾法,教育测量法,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思路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学校展开教师“宝塔魂育新人”,学生 “红色基因伴我行,迈步走向新时代”的征文活动。问卷调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成果在学校实施于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

附表:

 

20191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文本

秦艳丽

20192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文本

闫胜凤

20193

撰写理论学习计划

文本

高延琴  貟雅琳

20194

精选理论学习资料

文本

    

20195

撰写学习心得

文本

  黄永军

20196

设计前期调查问卷

文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