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宝塔区第五中学课题组
一、开题活动简况
(一)开题时间:2018年5月
(二)地点:宝塔区第五中学二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秦艳丽
(四)参与人员:李弥
黄永军
闫胜凤
李玲
贠雅琳
张娟
高婕
高延琴
(五)活动情况:
1.参加开题动员大会。
2.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研讨会。
3.制定研究方案。
(1)分析课题研究背景与缘由。大家探讨本课题研究的政治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2)明确研究目标与价值。
(3)把握研究范围和对象。
(4)确立指导思想与原则。
大家讨论后明确:
不论是从国家的政策导向还是我们延安地区普通初中的德育实践活动来看,对于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我们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努力寻找出适合本校实际的利用红色资源的策略,促进德育实效性,同时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在革命圣地茁壮成长,使我们的德育实践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利用红色教育资源的实质就是提高师生对延安精神、圣地宝塔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继承并发扬延安革命精神的过程。然而不少教师忽视了圣地红色资源的宝贵性及它对学生德育教育价值,在理解圣地文化与学校的德育实践的结合不太会操作,不能将理论上升到实践活动当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市教研室和相关理论的指引下,就不同的德育活动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红色资源提升德育实效的不同形式、内容进行实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身体力行的努力探索,每次的专题讲座、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艺术节都是一次展示与提升。
(5)确定研究方法和思路
整体研究方法有问卷法,个别访谈法,文献回顾法,教育测量法,教育实验法等。研究思路为以延安精神为理论依据,根据圣地红色文化资源,
挖掘宝塔文化,了解宝塔文化的起源,从宝塔的象征意义,红色基因,黄土风情文化着手了解。以“宝塔魂育新人”为品牌,确立教育目标,打造宝塔区第五中学“一校一品”特色教育。
结合学校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认识与实践水平;再集合研究成果,采用多媒体形式上几节专题讲座课;还有进行社团活动展示,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文化艺术节的有效结合,体现研究成果。
(6)研究内容探讨
4.确定研究成员任务分工。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题目:《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实践研究》
(二)内容:
(1)通过对我校师生对宝塔文化与红色基因的认识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分析学生在红色基因的学习方面,教师在利用宝塔文化教育方面的困惑。
(2)征求学生及教师对利用红色资源德育教育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针对现实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应对策略,以德育活动为阵地,探索一套新的适应新的德育教育理念的有效的方法。
(3)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革命圣地的热爱。举行“众说宝塔”,
“红色基因伴我行”征文比赛,让更多教师与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为课题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契机。
(4)定期开设延安精神与宝塔文化相结合的讲座,主讲者先是课题组德育工作者,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师生互动,自有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社团活动、学习革命故事,领会红色革命精神等活动,使延安精神真正运用到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当中。
(6)结合与学生个别访谈中了解到的学生对圣地红色资源不了解的原因,以主题班会为阵地,调动学生学习圣地文化,摸索出五种特色教育实践之路,并及时做好教育反思。
(三)方法
采取各种方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红色文化不了解的原因;文献回顾,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可借鉴之处,结合德育成功的教育经验,针对学生的困惑提出研究假设;进行试验,采用教育实验法将研究假设应用于德育活动中;采用教育测量法,对比学生实验前后的思想变化。分类研究法,对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确定出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四)组织分工
秦艳丽 :主持课题研究,宏观调控、安排分工、总的方向把握,完成课题研究方案与开题报告。
李玲: 分析汇总,论文
闫胜凤:理论学习计划(后附:准备阶段月活动安排),实践研究报告、研究过程落实。完成学习心得体会。
张娟:理论学习材料(精选),阶段研究报告。
李弥:技术顾问、完成学习心得体会,准备阶段总结
高延琴:完成学习心得,案例分析,研究资料整理。
黄永军、高婕:课题会议记录、调查问卷设计,整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完成学习心得体会。
(五)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2018.4——2018.5)
1.
参加开题动员大会。
2.组织系统的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研讨会。
3.制定研究方案。
4.确定研究成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研究(2018.6——2019.7)
1.
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延安精神相关理论,统一思想认识、理论认识。
2.
组织红色基因德育教育活动的征文比赛,发现活动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并进行归纳。
3.
采用问卷法,了解学生对红色资源内容不清楚的原因;文献回顾,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可借鉴之处,结合班级德育成功的教育经验,针对学生的困惑提出研究假设;进行试验,采用教育实验法将研究假设应用于德育实践;采用教育测量法,对比学生实验前后的思想认识转变。分类研究法,对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归类整理。然后组织课题组成员对不同学段的篇目,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分析和讨论,确定出本课题研究的原则。
4.组织教师根据确定的教育原则,进行宝塔文化的理论研究,完成“众说宝塔”的论文撰写。教师进行反思,组内进行讨论,从中筛选出具有教育效果好的方法。
5.整理出历年红色教育资源利用情况资料,研究教育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按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整理,形成操作性强的德育教育方法汇编。
6.精心组织上好结题课,上传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2019.7——2019.9)形成结论
1.整理调查研究材料。
2.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对不足之处进行指正、改进。
3.以随笔、案例分析、导学案,专题讲座等形式记录课题研究中的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法。
4.以座谈的形式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5.进行众说宝塔写作比赛、“红色基因伴我行”征文比赛。
6.对学生分析鉴赏的成果进行品评,形成书面材料,以论文的形式呈现,总结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申请结题。以论文形式完成结题报告。
(六)经费分配
1.外出参观学习经费
2.教科研考核奖励基金
3.成果奖励基金
4.打印费用
(七)预期成果
显性成果:
1.
汇编教学设计反思集。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汇编成集,记录教师研究的过程。
2.采用教育叙事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可喜变化。
3.用课件(PPT)形式上几节专题报告课,展示研究成果。
4.
撰写研究论文。每一位研究教师写一篇研究论文,对此次研究的课题进行理论的提升。
隐性成果:
1.
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
学生理解延安精神,学习宝塔文化;
3.
师生对优良革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
通过准备阶段课题研究成员对理论材料的学习,对课题研究背景现状、目标价值、范围内容、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有了初步的认识,讨论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与开题报告,制定切合实际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完成阶段学习心得体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题组顺利通过了课题立项与开题,大家信心百倍,准备好了迎接所有研究过程的困难,如不好查找理论材料的时候就去寻求大学专业教授的指点帮助,顺利地完成了初级阶段所有任务。课题研究是一个教师学习与成长的很好的平台,也是学生以后德育实践活动的捷径。我们严格按照课题要求完成每项任务,认真与实践探究精神便是我们的态度,相信后面我们会做得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