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倪静老师公开课《石壕吏》随感

标签:
培训感悟 |
分类: 工作日志 |
听倪静老师公开课《石壕吏》随感
周二下午观摩了市三十三中倪静老师的公开课《石壕吏》,不出所料非常精彩。倪静老师教学思路流畅,设计了改动研读、删减研读、聚焦研读、质疑研读和增补研读五种不同形式研读诗歌,在读中品,在品中悟,为我们打开了诗歌教学的新思路。对她上次执教《女娲补天》的板书设计记忆犹新,本课创意十足的板书设计又一次令人赞叹不已!
课后进行了评课、议课,辛卫华老师的点评鞭辟入里,发人深省,诗歌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文学性和语文性兼备呢?诗歌因其凝练含蓄的语言,含义深刻的意象,深沉复杂的情感,是初中语文比较难教的一种文学体裁。尤其是古代诗歌,距今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因此教师如果对诗歌分析太多不免就成了“一言堂”,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加分析学生又看不懂,更不用说读出感情了。如何在这其中获得一种平衡,值得我们深思。
诗歌教学重点毋庸置疑是朗读,可是怎么教学生读诗呢?纵然教会了学生重音节奏停连等技巧,还是读不出“诗味”。最大的困难我想恐怕是中学生浅薄的阅历,对丧子之痛,羁旅之思,忧国忧民这些情感,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感同身受。戏好看,是因为打动了看戏人内心深处。如何不为赋新词强说愁,让本来天真快乐的孩子体会到这些成人世界的情感,是个需深刻探究的问题。
http://s13/mw690/006gyjL3zy754GGPb9aac&690
http://s4/mw690/006gyjL3zy754GGGekzc3&690
http://s4/mw690/006gyjL3zy754GGvyYX3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