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变革

(2019-10-18 13:57:10)
标签:

教育

文化

陪伴着我

分类: 教育理论前沿

黄 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指针,一切教学变革活动需围绕其展开。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音乐知识技能,同时包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

在进行音乐教学变革之前,还要清楚现阶段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1、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足

现阶段教师自身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不足,很多还停留在老观念上,甚至有部分教师自己都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对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意识不明确。

2、             中学生存在音乐基础薄弱的问题

中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小学的音乐课学习,有的学生已经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也有的学生小学六年甚至从没上过正规音乐课。

3、             教材内容与生活结合不够紧密

初中音乐课本上收录的歌曲一般都是经典民歌,这些作品与学生平时接触的流行音乐相比差距较大,会产生一定的理解障碍,而且经典民歌“娱乐性”偏低,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二、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究及策略

(一)调整教学思维

1、教师要提高音乐核心素养

教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理念的执行人,教师自身的素质过硬才能在驾驭课堂之上进行课堂变革。因此,教师提高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教学变革的重中之重。

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可以说与教学技能不相上下。我们都知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一支炫酷的莫扎特奏鸣曲能一下子把学生带进古典殿堂;学习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一曲声情并茂的范唱能让学生对科学的发声方法充满向往;或者在学习圆舞曲时展示一段潇洒的舞蹈;欣赏戏曲时一个精彩的亮相……这些示范比一万句语言都有效,也是需要花费教师们大量课余时间来学习和练习的。正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正面示范,才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且能够很快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2、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课堂是师生有效互动、思想情感交流碰撞的主要阵地,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课堂教学观念,贯彻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教学,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整合教学资源,要充分的发挥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调节课堂氛围,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上《打支山歌过横排》时,会让学生谈谈山歌的现状及传承,再结合谭维维改编的民歌作品《康定情歌与溜溜调》,把传统经典作品和学生喜欢的优秀流行音乐融合起来对比教学,学生很喜欢,讨论得非常热烈,激发了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很多对于音乐的感受、体验要通过活动来开展,比如圆舞曲、船歌等有律动的音乐体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有助于学生体验三拍子的韵律,感受音乐风格,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注重的不只是如何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而是如何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思考音乐的内涵和所表达的情感;要培养学生边听边唱,通过歌唱体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把控和感受;还要培养学生边听边说,在音乐的激发下将自己的情感与音乐作品融为一体,再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听、想、唱、说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有些教师备课时会辅助以大量的视频供学生欣赏,以听觉+视觉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这种方式很好,但是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不可大量和长期使用。

首先,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注意力过多集中在视觉上,那么听觉的感知力必然下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就要打折扣,一节好课绝不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而是直击人心的,如果音乐能击中孩子的内心,就那么一下就够了; 其次,“一千个人的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很多孩子对于音乐有非常独到的理解,在闭目聆听时很可能他的内心是起狂澜的,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视频的内容是固定的,也是先入为主的,长此以往会禁锢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再者,有的视频制作精良,图像与音乐的配合很完美,会有利于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但是有些视频,粗制滥造毫无美感,更谈不上与音乐的契合程度,这样的欣赏往往就变成了凑热闹,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创造。

(二)优化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下,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但这并不代表不需要音乐基本技能,没有基本技能的基础,不会明白音乐真正的涵义。但是,有些教师过于关注和强调基本技能的形成,或者照本宣科,这就得不偿失了。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掌握音乐基本技能,还要尽可能地让其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这就要注重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方式。

1、            善于利用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法可供日常教学时选择,使用对了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桑塔露琪亚》时,有个变化音#4,很多教师会意识到这个是这首学唱歌曲里的重难点,于是不断强调,升号是什么意思,变化音要怎么唱,学生会对这个音充满紧张感,等张嘴一唱,跑调。这是必然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越俎代庖,打破了音乐的完整性,而且忽略了孩子的天性——模仿。其实只需要在钢琴上给这个乐句,让学生模唱,在音准概念固定了之后,再介绍变化音的概念,不到两分钟音准问题就能解决,还不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整体印象。

再比如很多民歌会有很多装饰音,装饰音的种类繁多,如何让学生快速区分,并且知道各种装饰音的音响效果呢?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对比法。在初次识谱演唱的时候化繁为简,只唱主旋律,熟练后加入装饰音进行对比,会更直观感受音响效果的不同,继而讨论装饰音的作用,再结合作品的地域、文化、习惯等因素,总结出音乐特点。

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法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在演唱和聆听中更快速、更直观、更清晰的感受,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2、            了解学生水平,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在课前要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要与学生的音乐水平相契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要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例如在九年级的音乐课上,有位教师在导入时引用了所学歌曲做背景,完整聆听一遍划分段落,教师又范唱一遍之后,再一句句的教唱,学生已经开始不耐烦了,唱了两句学生就跟着她一起唱,这位老师说,请同学们耐下心来跟着我学唱。唱到后面已经没几个人愿意张嘴了。

这位老师没有在课前了解任课班级的学生水平,在上课的中途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学生学唱的能力很强,演唱的欲望已经很强烈,学习的主动性已经被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一句句的教唱,除了自己认为学生学的扎实之外,音乐的整体感被破坏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打消了,还谈什么感受音乐呢?

3、            渲染课堂氛围,重视浸入式体验

    有句心灵鸡汤: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和读过的书。我认为这句话讲的是积累。由量的累积到质的变化,与艺术教育是一个原理。学生如何感知艺术之美?就在每一节课堂上老师带给他们的艺术氛围里。

例如在《穿越竹林》欣赏课上,从导入到故事梗概到分析作品,所有的音乐背景我选择的都是电影里的原声。这首先是为了营造音乐氛围,感染学生,并快速地将他们带入到情境;其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电影里配乐基调的印象,能够理解音乐与人物塑造的关系,便于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

    实际上,音乐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耳濡目染,建立正确的、高雅的音乐审美。

(三)丰富教学内容

音乐是一种力量,大到排山倒海,小到波动心弦。音乐学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力量,如何让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带领学生聆听、感受、体验,更要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挖掘音乐文化的深度,拓宽音乐影响的广度,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

现阶段音乐教材上很多知识点,例地域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经济、音乐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所占的内容不多,但却有非常实用和深刻的内涵。核心素养下,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这些知识内容,通过迁移教学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多彩的音乐文化,丰富音乐作品,达到情感升华,将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出来。

例如学习《打支山歌过横排》,这是一首兴国山歌,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山歌的定义,道理是对的,但是这样一节课肯定是失败的。首先,学生没有感受到山歌的美。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即兴创作的作品,这个作品的内容和什么有关?和他的生活形态有关,和他的知识构建有关,和他劳动的种类有关,和他说话的习惯有关,甚至和他此刻的心情有关,这么多活灵活现的内容不比定义更清晰有趣吗?每一个创作者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你只有以生命去面对生命,以情感去碰撞情感,这个音乐作品才能在学生的心里碰撞出火花。音乐教师就是那个牵着他们走上这条碰撞之路的人。

再者,这么一首偶然得知的作品,随时会被时间遗忘的作品,那么幸运地没有流失,在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完善后,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走进教科书,走进课堂,来到我们面前,那么那些不幸的作品呢?这些幸运的音乐作品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吗?没有!是不是这些幸运的作品将来也终将不幸呢?对于这种历史的必然性,你能做些什么?如此一步步地让学生明白,这些民族艺术瑰宝面临失传,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将学生推上历史的高度,意识到自己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三、         结语

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需要在音乐活动中不断的积累,让学生从爱上音乐课到终身爱上音乐,让学生从喜欢听歌到拥有高雅的艺术审美,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个任务艰巨而光荣,音乐教育者要结合当前音乐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音乐核心素养,不断地改进音乐教学思路,才能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才能使音乐教育开出灿烂之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