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2016-05-27 16:44:55)分类: 教育理论前沿 |
为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品质,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一、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途径
读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教育专著的引领。教师读书既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境界;又可以提升学习能力、反思能力、执教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读书更是能增进教师日常工作需要的理性状态,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当下倡导全民读书的大环境中,作为教育人的我们,更应在读书方面走在全民前列,把阅读作为内在需求。为此,我们大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读书是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内涵。通过读书,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更新和重构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推进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继而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打造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丰富校园文化,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校品质的提升。
二、扎实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1.
2.
3.
4.
5.
6.
三、教师读书活动中的几点思考
1、如何看待读书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提及读书与工作生活的关系这一话题,很多人可能心里都有一个声音:学校的活动、教学检查、教研工作那么多,整天忙得团团转,有时候还要带作业回家改,哪有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如果这个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再要谈教师读书就是一句空话了。
我们要深刻去认识读书与工作的密切关系,读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水平,也可以说读书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工作,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真正使读书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些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走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努力使自己成为悦读型、善思型、创新型的人民教师。
2、如何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读书?
读书是一种“内功”修为,不易外显,且周期长、成效慢、产生的效益不明显,这容易使许多老师不那么积极地去读书。
首先,我们要不遗余力给教师营造读书的环境。从大环境上营造读书的氛围,硬件上加大图书馆、教师书吧等设施的建设,软件上购置添置各级各类书籍,丰富藏书量。
其次,我们要下大力气培养教师的读书兴趣与习惯。起步阶段可以不要求读高深的教育名著专著,那容易让老师们产生畏难情绪,应先引导教师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可以是古典小说,抑或是散文或诗歌,不一定非得是教育类的,主要是先把兴趣与习惯培养起来。待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后,可以逐步让教师去阅读教育类的专著、书籍。还可以成立若干阅读小组,通过组员之间的传、帮、带,促进教师更积极主动地去读书。
此外,我们还要有一份耐心,也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不能因为读书活动暂时的见效不明显而灰心丧气,要懂得静水流深,学会静待花开。
3、如何创新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政策扶持上:将教师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校本培训工作相融合,确保教师全员参与。
制度保证上:要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等机制,确保教师读书活动取得实效。
内容形式上:求实效、有突破,形成学校特色。注重先进典型和优秀成果的培育,要及时发现典型,推出一批“书香教师”;提炼成果,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主题读书活动经验性成果和学术性成果。
(作者系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