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利数学工作室
王利数学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9
  • 关注人气: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核心素养”改“变教为学”——读郜舒竹《“变教为学”需要教师做什么》有感

(2019-08-27 23:14:06)
标签:

读后感

分类: 邂逅阅读
       今年暑假,工作室开展了阅读活动,王利老师推荐了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郜舒竹教授的文章,学来真是受益匪浅。
        其中有一篇是郜教授关于《“变教为学”需要教师做什么》的文章。文章中,郜教授从数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教师应具体改变的做法三个方面,谈了小学数学变教为学的有效方法。虽然到目前还不能完全领会和吸纳其中的精髓,但文章中细致入微的指导方法,对我却大有裨益。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基本以教师教的活动为主,而要想实现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作为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模式——“变教为学”。
        这个说来清楚明白,看起来不那么复杂的问题,实现起来却难度重重。作为一线教师,更迫切的是对问题本源的追寻,是变身实践的可操作。而郜教授的文章恰为我们指出了明路,读来令人开启心窍,恍然大悟。
        郜教授从四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作为教师应如何在课堂上、在备课中、在学生的教育中、在自身的思想转变中实现“变教为学”。
        一、实现变教为学,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发。把课堂上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的教学活动改变为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平等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也就是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受到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发展。”
        二,实现变教为学,就需要教师营造自然的课堂氛围。自然的氛围指的是顺应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的氛围,教师应当营造出的是真实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氛围。表现为“让学生有安全感,让学生有舒适感,让学生有自尊感”的课堂。
         三、实现变教为学,就需要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应当成为“导学者、诊学者、助学者”。导学就是引导学生“知学、愿学、会学”;诊学就是诊断学生的学习;助学,就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帮助。
        四,实现变教为学,就需要教师备课方式转变。一线教师在备课时,普遍存在一些误解。比如:把“写教案”等同于“备课”;备课内容太追求全面,反而把思考的内容变得“复杂化”和“形式化”。所以,备课中应当着重思考:1、如何让课程内容呈现出“突出本质,渗透文化,实现关联”。2、如何让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关注、都有活动、都有机会”。
        “好教师”不是“教知识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发展”。郜教授的文章,就像基于我们一线教师的认知和教学现状量身定做一样,这样的学习和研读还会继续,争取能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