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研资源 |
整本书导读单如何设计和使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课程编制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其中非常有特色,也受到广泛好评的,就是在每一册语文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快乐读书吧》。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读好书,读整本书,读好整本书,已经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价值取向。今天,围绕整本书导读单的使用,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和老师们分享一些思考和做法:
《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导读
统编教材之前,整本书的阅读是放在课外的,并没有真正进入到课程体系。《快乐读书吧》的设置,最大的意义就是把整本书阅读,或者说把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体系。简单说,课外阅读课程化了。因为是课程化的,所以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系统的规划,就有了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进度,当然也有了相应的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指导。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指导学生读好整本书,已经成为我们的课程任务与教学责任。
如何按照《快乐读书吧》的目标体系、逻辑框架和实施策略来推进、优化整本书导读,全面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呢?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快乐读书吧》的整个设置体系。第一学段的《快乐读书吧》相对简单,导读单使用也很少。我们就重点梳理第二、第三学段的设置安排。我想围绕《快乐读书吧》与整本书导读之间的关系,谈四个方面的看法:
第一,导读主题—整本书导读的主要方向。
《快乐读书吧》的导读主题,是怎么影响我们整本书导读的主要方向的?
第二,导读文体——整本书导读的体裁意识。
《快乐读书吧》每次推荐的阅读书目,是如何唤醒我们整本书导读的体裁意识的?
第三,导读书目——整本书导读的推荐范围。
《快乐读书吧》具体推荐的各种名著、各种优秀读物,对于我们框定整本书导读的范围,又有着怎样的指导作用?
第四,导读策略——整本书导读的语文要素。
《快乐读书吧》提供的阅读策略和建议,对我们整本书导读的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意味着什么?
图片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导读建议
三上《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奇妙的王国”,推荐阅读的文体都是童话。推荐的书目包括《安徒生童话》——那是童话的经典、经典的童话;《稻草人》——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格林童话》——也是经典童话。这一期的《快乐读书吧》,编者设置了如何阅读整本童话的两个基本策略。
第一条:童话世界无奇不有。阅读时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力。
童话是想象的产物,阅读童话当然要通过想象才能领略它的魅力。我说过,怎么写就怎么读,怎么读就怎么教,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也是让学生感受童话中想象的成分,所以单元教材与《快乐读书吧》是一脉相承、有机贯通的。
第二条: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我觉得这个策略特别好。好的阅读,首先要把自己放进去,只有把自己放进去,才能切身、切实地感受到作品的精神力量。那么,怎样把自己放进去呢?这一期的《快乐读书吧》就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这是一种沉浸式阅读,沉浸式阅读所滋养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文字功夫,或者说不仅仅是孩子整本书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同时,也净化着他们的精神,升华着他们的灵魂,哺育着他们的整个生命。三上的《快乐读书吧》,无论在导读主题、导读文体、导读书目和导读策略上,都给我们整本书导读单的设计提供了很多实质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