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学设计 |
《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张亚娟
教学目标:
1. 巩固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压、垂、迎、扑”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联系生活感知,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借助“集云朵”游戏复习要认的5个生字。
回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导读达标
1.精读课文
学习“雷雨前”
(1)过渡:大自然变幻莫测,在雷雨来临之前,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象?默读课文,用笔圈出来。
(2)交流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
(3)品读第1自然段。
在这一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些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使用“黑沉沉”“压”的妙处。
你能说一些像“黑沉沉”这样的词语吗?
此时,乌云来势多凶猛啊!厚厚的乌云低低地压下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4)品读第2自然段。
你能想象“树枝乱摆”是怎样的景象吗?不下雨时树枝是怎样的状态?
出示上一自然段中的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对比来读一读树枝的变化,你体会到什么?(从“一动不动”到“乱摆”的变化,说明风很大,天气变化很快。)
小结: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
出示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引导学生体会“垂”“逃”等字的妙处)蜘蛛逃走时会说些什么呢?
想象:雷雨即将来临,蜘蛛逃走了,其他的动物会有什么反应?(如:蚂蚁忙忙碌碌地搬家、蜻蜓慢慢地低飞、小鱼不断地游出水面等。)
(5)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小动物预感到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你快看,你快听!引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课件演示画面。
如何通过朗读来体现天气的突然变化呢?谁愿意来试一试呢?教师指导朗读。
学习“雷雨中”
(1)课件出示插图。观察插图,说一说:你观察到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的?
(2)自由读第4~6自然段。思考:雨下的怎么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3)交流汇报。
(4)雷雨中天气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相机板书:雨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5) “渐渐地”是什么意思呢?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6)我们能通过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来读出天气变化吗?指3名同学来朗读第二部分。
C.研读“雷雨后”
(1)过渡: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看啊,雨终于停了。(课件出示插图)
(2)结合插图,自由地读一读课文7、8自然段,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3)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语句,相机点拨。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挂”字用得好。)
配乐欣赏几组美丽的彩虹图,指导读句子。
“蜘蛛又坐在网上。”
一边读一边想象,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
你能体会蜘蛛此时此刻的心情吗?引导学生体会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4)过渡:你看,小动物多高兴!蜘蛛悠闲自在,就连青蛙也叫起来了。
出示: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仿照这个句子说话:( )了,( )也( )。
(5)此时此刻,你就是图中的小朋友,你有怎样的感受?
(6)小结:雷雨过后,空气清新、洁净,到处充满了生机。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2.美读课文
要求:读出雷雨前的沉闷和迫近感,雷雨时的大和急,雷雨后的清新明快。
诵读课文
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读写结合
1.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子的雨,用两三句话写一写是怎样的情景。
毛毛雨 阵雨 雷雨 暴雨
2. 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 “压、垂、迎”注意“压”字撇要写长,包住里面,“垂”字笔顺与字形“迎”字半包围结构的教学是本环节的重点。
四、阅读延伸
课件出示短文《夏天》,对比阅读。
夏 天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转圈,它报告:好消息,就要下雨,就要下雨。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
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起来。
下了一阵儿,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天边挂起彩虹。
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你闻闻!连空气都是香的。
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小青蛙蹦上岸开始唱歌:“咕呱! 咕呱! ”
阅读提示:
1.阅读短文,圈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把这些景物和课文描写的内容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乌云 树叶 蝉
雷雨前: 大风 树枝 蜘蛛 电闪雷鸣
16.雷雨 雷雨中: 下起来 越下越大 渐渐小了
天 空气 太阳 彩虹
雷雨后: 蝉 蜘蛛 青蛙
池塘水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