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反思
(2020-12-17 14:19:43)分类: 教学反思 |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反思
范公小学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本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重写本身的高风亮节。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了送别时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本身开阔的襟怀胸襟和坚强的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古诗字字凝练,句句隽永,必要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触领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群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把握古诗的韵律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1.教学效果。
在讲授中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搜寻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者听读、或者范读、或者领读、或者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在初读古诗时,让学生自读三遍,要求读准字音,句子读通。在此基础上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同时穿插七言绝句的相关知识及朗读技巧,之后范读,指名读,师生互读等等。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步入赏析古诗的角色。经由过程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传染,从而加深对诗文的感知。如许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古诗的欲望,并且为学生理解、体味古诗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收获。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在“备学生”上下功夫。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
3.不足之处。
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能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并争取让这些知识在课堂中能落实。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课堂中依然有“掉队”的学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虽然所花的时间不算少,但仍有一些不在状态的学生读得不认真,齐读的多,个别展示的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孩子的学习,人云亦云,动口多,动脑少,不专心,也不用心。
4.改进措施。
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何帮助不踏实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还是要老师颇费心思的。我还得不断学习,备课的同时,考虑到学生情况,尤其是不踏实学生的学习困惑,讲课的同时,多关注孩子们的参与度,不能只围着几个聪明机智的孩子转,要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这需要我多读教学方面的专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万里长征才仅仅开始,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时效率将是我重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