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2016-10-27 14:19:42)
分类: 教学研究.活动化教学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阿湖小学  王冬梅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听了一位老师的教学课,教材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24时计时法》。这位老师课前“开篇词”很是精彩,下面是他和学生们的简短对话: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上课时间是几点?”
生:“这节课上课时间是八点。”(8︰00)
师:“下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几点?”
生:“下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一点五十。”(1︰50)
师:“我们教室前面的作息时间表上为什么把下午1︰50写成13︰50呢?”(生摇头不语。)
师:“我们上面提到的8︰00和1︰50是普通计时法,而13︰50是24时计时法,大家在邮局、银行等服务单位的门上都能看到24时计时法,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生:想知道。
师: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24时计时法》。
这位老师课前导入的三言两语可以说是言简意赅,直奔主题,几句话就能够把课前骚乱与课堂肃静的分界线给弥合起来。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游戏打闹到上课铃响后安静下来;用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例,以对话的形式让所有学生(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参与讨论,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的原则,全体学生的思维回归到课堂思考的同一起跑线上。用一个设问句(同学们想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给学生设一个悬念。)就把学生的思维火花点燃起来,学生的学习情绪极为高涨。这位老师的课前导入很实在,很朴实,很接地气。实在没想到我们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前导入会如此精彩,可想而知这位老师对这节课的教材内容挖掘的多么深透,课前准备是多么的充分,教学基本功是多么的扎实,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有这样精彩的开头,这节课想不成功都不行。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对其缺乏学习热情.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情境引入的合理创设,将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课前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等于这节课成功了一大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