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邹岳汉主编《2019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选读(十八章)(1)
简评:黄 钺/陈一默
【题记】记得那天清晨,打开邹岳汉先生主编《2019中国年度作品·散文诗》的链接时,刚扫一眼,我便愣住了。急忙揉了几下眼睛,才敢确定——卷首:黄钺。中午,已看到书的诗友还告诉了我:题目上了封面,作品独占了封底……呵呵,那两天,我实在无法做到:宠辱不惊。历年,对“散文诗选读”我都基本遵循“篇幅短小,文字圆熟,题材多样,意象新颖”,今年只会更为严苛。举贤不避亲,但以往我是从不选入自己的拙作的,今年呢?不硬着头皮,显然有违邹老师与自己的“初衷”。只有请读者们擦亮眼睛,对我的小作及所选的篇目:审察。谢谢。(黄钺)
黄 钺/犁
嘘,它正在熟睡正在入梦正在回家的途中,请不要打扰不要询问不要请它到废品站一趟。路途无疑遥远也许是宋也许是唐也许是汉也许更在千山之外。嘘,尖锐是它的个性锋利是它的愿望耐磨是它的品德坚硬是它的原则沉默是它的气质沉重是它的格调生锈却是它的本能。十年前父亲一病不起它就在我家的墙角默默蹲下,父亲悄悄躲到山上它却傻傻一等十年。嘘,它早已不值钱早已不认识我早已忘记了使命丧失了血性身材走形意识昏沉,老屋在一场大雨中豪饮了两天三夜后它也一醉不起瘫软如泥。嘘,在前世它也许是刀也许是剑也许是箭沾过血带过泪作过恶,但这辈子它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了犁成了打开大地和挺进春天的一部分。
原谅它吧。
【简评】“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核心部分。而散文诗,大概是所有文体中最能举“重”若轻的那一个。感谢散文诗中的那个“散”字。在这章《犁》中,我加重了能加重的显在部分:段落、句子、情节;也减轻了所有能减轻的元素:段落、句子、语调……力争在最短的篇幅内,做到最大的“散”,力求呈现散文诗该有的跳脱,与张力……只是,不知做到了没有?(黄钺)
王金明/我留下的朵朵蹄花绽放
过于辽阔的视野,让我疲倦也让我眩目,太多来自泥沙和石块中的问候,让我迟钝,也让我惊醒,残酷和美并存这暮色里。
枸杞投身的酒,沙海里浸泡的行踪,山尖上痛彻的银白,西部还有能醉倒半生的莽苍和雄浑。
我把自己也扔进凛冽风中,让沙石磨砺胎记和骨头,我无限接近死亡和新生,呼吸中饱含尘土和野性,我曾经的苦难和挫折都已失去分量,一切变得越来越轻,一切又似乎越来越重,而我一直渴望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美。
多少事物进入了它们是热盼的自由,我跃上马背,像一片树叶飘在空中,也像一支响箭,射向梦幻。人类的海洋,涌动古老的波浪,在蛮荒以外,发出低吼。
我留下的朵朵蹄花绽放,一定会有人看到,这新鲜而动人的时刻。
【简评】人类进行史中,对美不懈的追求既是一部心灵进步剧,亦是一部美学史,诗人脚下的“蹄花”所要承载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美学探寻。在第一段,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美的二元性,即在辽阔视野里和具体事物下,它们所蕴含的特质所带给人审美的二种对立度——残酷和美。后四段则围绕这个主题,用形象概括的语言展现自己意识形态方面的认知并拓宽到人类共同要面对的现实层面,积极刚健,有深层次的审美意义。(陈一默)
章德益/动物园物语
一个人是一座完整的动物园。头脑是笼子。思想是飞禽。欲望是隐形潜伏的兽。人性是动物园四周环绕的假山、喷泉、锈铁围栏与装饰有广告牌的塑料花园。四周经过的人都是动物园爱好者,他们每天穿越我生命的围栏参观我的存在与欲望。身体像一道低矮围墙沿我影子的地势在内心地貌中蜿蜒,环护着一个人小小的隐私与自我。我孤独的影子是动物园里最年长的管理员,每天无日无夜地巡视园区,还必须在月升时刻用一把钥匙把所有猛兽锁牢在我的七情六欲与喜怒哀乐里,防止人性出逃成兽性,或者兽性出逃而伪装成人性。给动物送食料的高大货车每夜穿越我内心的后门进入动物园(那里有我的一张面具看门)。那时,送货的司机会听见猴山上一声又一声模拟人类箴言的叫声。那是我新写的诗句。
【简评】立意的陌生化与语言的妥贴,会让你写下的每一首作品“事半功倍”。 当然,出人意料,还必须在情理之中。这章作品最为出彩处即在“情理之中” 的有效转换,准确之余,诗意盎然又不失幽默,新鲜之感,便扑面而至……(黄钺)
周庆荣/黎明的心
任何黑暗,都会有坐在黑暗中的人。
你是否有明天,取决于你是否具有一颗黎明的心。
八月的第二个凌晨,闪电在窗外舞蹈,雷声如重锤击打着沉闷的夏夜。
此刻,我灭灯独坐。
那些漫步的,蹒跚的,疾走如飞的,都是我在白天看到的行走方式;
那些开花的,结果的,以及被不断修理的植物篱笆,事物在各司其职。
远处田野里的庄稼和粮仓在交谈,我愿意被我看到的一切鼓舞。
在黑暗中,我想着自己没有看到的人们之间的互相热爱,它是密不示人的铭文,是黑暗中的力量。
是的,闪电是黎明的引信。
多年以后,我会记起这次黎明前的独坐。
雷雨交加,这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经历的考验。
【简评】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黑暗的,在这里,诗思赋予了作者别样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境格就突破了一般的藩篱。“闪电是黎明的引信“,“你是否有明天,取决于你是否具有一颗黎明的心。”,这是作者独坐窗前,在八月的一个雷电夜静思发现的晶体。在丰满的情思之下,这种力量感染到了眼前的事物,注视世界的方式就由质飞跃到灵的高度。值得信赖的是,这种人生中的经历由作者娓娓道来,是那么的亲切感人,就像一架云梯,能引你飞渡。(陈一默)
陈茂慧/敲钟,敲钟
一个出生真相不明的人。
一个奇丑无比的人:独眼、驼背、罗圈腿、聋子、哑巴。真正的“愚人王”。
是人们口中的“鬼东西”,一个半身是人半身是钟的“怪物”。
——“这个丑相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
丑陋何其有罪!
在人类面前,他受尽了鄙弃、厌恶、咒骂和嘲笑,他听不到,但看得到;独眼看不清,但感受得到。人们憎恨他,他也憎恨他们。
他昏暗的迟钝的内心,一片凄惨。他不要同他们朝面。他要转身。转过身——
他就拥有了自己的世界和宇宙,那就是圣母院,他的圣堂。那些大理石像,不管是帝王还是圣徒,不管是妖魔还是鬼怪,它们都不会嘲笑他。
他愿意朝它们微笑,与它们谈心。哪怕他发不出语言。
他爱他的圣堂,以及圣堂里的一切。包括那十五口钟。
是的,他的圣堂就是他的一切,是他的整个宇宙,整个自然界。
他爱它们,没有别的梦想。
钟。十五口钟。他爱极了它们,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敲响它们。
它们,让最初不聋的他变成了聋子。但它们唤醒了他的心灵,让他悲惨的命运里从此有了生气和活力。他知道,那些钟是他敲响的,它们是为他在歌唱。
对于它们,他内心充满了柔情与温情。
他天天爱抚它们,对它们讲话。只有他才懂得它们。他爬在它们的身上,抱住它们,缠住它们,同它们一起摇摆。他抚慰它们,疼惜它们。
此刻,他全身心地战栗起来、狂热起来。
他指挥着它们,让它们歌唱,让它们展开了翅膀。
——他就是十五口钟的王!
钟声响起来的时候,圣母院里充满了特别的生气与神秘。连每块石头都活跃了起来,那些窗子都是亮闪闪的眼睛,那些高大的立柱更加坚挺,那些门廊更加宽大明亮……卡西莫多,他充满了圣母院的每一处,使它的五脏六腑都处于激动之中。
圣母院就是他的窝他的家,是他的故乡和宇宙。
在这里,没有一缕光亮不被他占有,没有一处灰尘不被他亲近,没有一处凸凹不被地攀爬。
他就是嵌入圣母院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是人?还是怪物?不、不、不,他就是神!
【简评】读完这首诗,我有强烈的冲动:认真重读一遍《巴黎圣母院》;读完这首诗,我有眼泪落下:卿本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这首作品稍长,但以短段的形式,削去了冗长的枝节;也以小段的形式,“温水煮青蛙”地,加重了内含的深度。作品不以大词怪词刷人耳目,而是转身找到了一口旧井,并以最平静的笔法,一锹一锹地向内挖掘……让一个堵塞的泉眼,又激情喷涌,让一个丑陋的生命,又焕发生机。我越来越觉得,散文诗应力戒风花雪月,力求以多种形式,切入生活与生命本有的深度,才能承担起这种文体作为“诗”的职能,与份量。(黄钺)
松林湾/蝴蝶:无人唤醒的沉陷
我们不认识蝴蝶。蝴蝶是一本从来就没被打开的书,是与花朵、春天狭路相逢的使者,也是一位守护着园圃里的春神的带刀侍卫。她经历过花期的战争,经历过枯叶的绝壁,经历过秋斩的火焰,经历过亡族灭国的危机,至今,我们无从知道。我们,只看到她的恣肆的飞翔,她的斑斓的翅膀,她的清绝的面容,在带给我们狂欢、动感的同时,少有人去关注,她内心陡峭的孤独,与灵魂里无人唤醒的沉陷。
下午的蝴蝶,翅膀上有注疏的花香;晚上的蝴蝶,羽翼上有哑剧的忧伤;黎明的蝴蝶,头部一对锤状的触角,带来露珠里的惊艳与痴狂。密布的花纹,隐藏了一个皇族的身世。绚丽的日落,豹纹的诱惑,都是她绝密而斑澜的化妆。
万物各有其类,花朵各有其主,蝴蝶各有不同。
她们,在花丛,在刀丛,在树丛,有时,也在沸点的鼎镬,展开翅膀。
没人看见,披着迷彩的蝴蝶,吸食着露,吸食着叶,吸食着花粉,吸食更多的绝望。
正在我面前盘旋飞舞的蝴蝶,转眼就消失不见。
直到时间的枪口,
抵住我浮肿的想象。
【简评】一只普普通通的蝴蝶,一任思想的狂放斑斓展开奇骏瑰丽的想象,蝴蝶的前生今世主体客体由散文诗这根银针的串联,而生气勃勃意趣盎然又尽可能地文采斐然。艺术的触角是敏感灵动的,词语的构建是圆熟明润的,段落与句段之间的张力又饱满结实,在诗及散文之间,恰其好处地体现了散文诗的魅力,不失为一篇有示范意义的佳作。(陈一默)
孙善文/印 石
印石沉默着。这是石头的价值所在。所有试图咧开嘴巴表达思想的石块,已因自己的多言而被丢弃。
石头在变成印石的那一刻,已彻底醒来。它保持着打禅的姿势,任一双爬满厚茧的手端详着,随意拿捏着。
千万年的光阴,其实并不长。由石头到印石,只相距一个金石味的梦想。
从咔嚓一声开启,我看到了刀光在方寸之间的游离。一把舔石的刀,划出一滴滴坚韧的水声,清脆且细腻。水滴而石穿,在时光末梢,一块顽石悄然开花。每块印石都住着一个灵魂,沉默不语,却在启迪未来。
印石其实是站在我面前的另一个我。在霓虹闪烁,光芒四射的城市里,吮吸着刻刀铿锵的味道,追寻凤凰涅槃的一刻。
【简评】一章好的作品,绝不会“空穴来风” ,经验二字,必不可少。善文是我认识的诗友,自从他拜书法大家钟国康为师,在篆刻上已大有收获。其对印石之悟,因此才会如此深刻。其次,当然是文字上必须有多年的磨砺之功。散文诗看似松散,其对文字之质却更为严苛。之后,是整体或思想所呈现的钙质。而散文诗,还必须与其他文体,保持着该有的距离或特征。这些,善文兄似乎都做到了。 (黄钺)
蒋戈天/与一树樱花默默对视
一棵怒放的樱花树。粉红的火焰将尘封的心事点燃。
不经意的对视间,它拱动出片片嫩碧的叶芽。
一棵上了年纪的樱桃树。身体高大虬曲,脸上布满刀刻的皱纹。
她的沧桑解读着时光、岁月的缓急,风雨霜雪里的飘摇、伤痛。
当无尽的伤害和考验之后,它又捧出柔软的心语,呈上盈盈笑意。
站在这棵伤痕累累的樱花树下,怎不为那些荒芜的过往落下泪滴?
为了活着,我们常常找出诸多借口,来原谅自己,洗雪遗憾。
而樱花美人告诉了我:即便独对黄昏,风卷残年,也要头顶蓝天,胸怀大地,敢于亮出枯枝上的花期,就像乌云滚滚的夜晚,敢于亮出惊雷和闪电。
【简评】这则托物抒怀之作,明里说樱花,暗里说人生。在铺天盖地的红之下,面对一株老去的桃花,作者顿生敬意,赋予了它人格的色彩。老去的桃花是岁月风雨的见证参与者,历经风霜雨雪仍傲立枝头,开花吐艳,笑迎一切苦难困厄。希望,爱情和幸福,这是樱花的花语,在结尾,在世人眼里浪漫满屋的花朵,也是敢于亮出惊雷和闪电的花朵,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感觉。(陈一默)
铎
木/风雨桥
木质,被青石拱起。那么纯粹,容不得一钉一铆。
这些汉末唐宋的毓秀女人,仍旧秀在闺房。
这是一段厚积的历史,飞龙绕梁。
哼着三乡四亭的歌,留下了古商道的传奇。送走了一队又一队的骡马,迎来一串一串吆喝。
贩盐的汉子珍藏了昨晚的圆月。
我怀着一种崇敬靠近她的谈然与落寞。甚至,那年的一场私幽。
远走的汉家哥哥,将山外的情话留在了桥边。
泪语涟涟。
情郎呵!“何时重回三江道,拥裘温热话思劳。”
流水默然,青鸟飞过。
蝉鸣孑孓,风雨桥上栖落蝴蝶凄美的翩跹。
【简评】飞龙绕梁,骡马声声,三乡四亭,古道商贩……一厥风雨桥携带着历史过往,在想象的渡口展开扇形的画卷。画面细腻可感,情思缱绻,不知是想象打动是作者,还是作者打动了想象,“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看来体裁及写法仍然是诗文活力的开关。(陈一默)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