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70(P70H)型通用棚车介绍

(2017-11-11 06:13:48)
标签:

教育

图片

http://s3/mw690/006goXYyzy7fIg9qmm6f2&690

一、棚车发展简述

    解放初期,我国铁路上运用的棚车从国外进口,这些车辆结构较复杂、载重小、容积小,已全部淘汰。

    1951年至1953年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载重30tP1P3型棚车,1953年开始制造载重50tP50型棚车,1958年开始设计试制载重60t、容积120m3P13型棚车。

为了方便制造、检修和运用管理,以后生产了与P13型棚车基本相同但取消了装卸货口的棚车,改型为P60

    随着机械化装卸作业的不断发展,2m宽的车门改为3m宽车门的棚车,修改定型为P61型棚车。1979年提出了P62型棚车方案,采用了刀把形牵引梁,车窗改为百叶式通风口,1987年将P62型棚车主要板材件改用耐候钢,定型为P62N型棚车,1993年在P62N型棚车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具有内衬结构的P64型棚车。

    1998年装用转K2型转向架的P65型行包快运棚车研制成功并投入运用,该车商业运营速度可以达到120km/h

    2005年初完成了70t级新型通用棚车的设计工作,同年8月通过了样车的部级审查,该车载重70t,自重24.6t,装用转K6型转向架,定型为P70型棚车,装用转K5型转向架,定型为P70H型棚车。

二、车辆用途

    P70型、P70H型通用棚车供在标准轨距铁路上使用,可装运各种免受日晒、雨雪侵蚀的货物和箱装、袋装的货物,添加辅助设施,可运装人员,能够满足叉车等机械化装卸作业要求。

三、主要特点

    1、该车容积145m3,载重70t,容积比P64GK棚车增加10m3,载重比P64GK棚车增加10t,单车载重量提高了16.7%

    2、该车每延米重5.5t/m,比P64GK棚车增加0.4,在既有850m站场及线桥条件,列车运能提高300t

   3、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转K6型或转K5型转向架,改善了车辆运行品质,满足在即有线桥条件下车辆商业运营速度达120km/h;采用17型车钩缓冲装置、高强度钢中梁,提高了纵向承载能力,可适应编组万吨重载列车的要求。

    4、在既有棚车运用经验的基础上优化了结构,提高了车体的疲劳强度及耐腐蚀性能;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及制动系统的主要零部件通过可靠性设计和完善的工艺、质量保证,实现了寿命管理。延长检修周期,取消辅修修程,段修周期由1.5年提高到2年,降低了检修维护成本 。

    5、采用高强度耐候钢及冷弯型钢,并应用可靠性设计理念优化断面结构,对大应力部位进行细部设计,对整车进行疲劳寿命预测,以提高结构可靠性,有效减轻车辆自重,满足铁路货车提速、重载的要求。

    6、为改善车内装货环境、避免聚集车顶上部的潮浊空气对车顶板的腐蚀,在车顶部采用了4个通风器以加强车内空气流通。

    7、为确保重载编组、高速运行工况下从板座与中梁的连接强度及抗振、防松性能,提高车辆的运用可靠性,前后从板座与中梁之间采用专用拉铆钉铆接。

    8、为解决从棚车底门缝进行盗窃散粒货物的问题,对推拉式车门下部结构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车门的防盗性能。

    9、车窗、车门件及部分冷弯型钢等与现有棚车通用互换,方便维护和检修。

http://s14/mw690/006goXYyzy7fIg9zLwp8d&690

四、主要性能参数

    载重  70t

    自重  无内衬板≤23.8t

          有内衬板≤24.6t

    轴重  无内衬板23t2%-1

          有内衬板23t2.8%-1

    容积  145m3

    比容  2.07m3/t

    换长  1.6

    自重系数  无内衬板0.34

              有内衬板0.35

    每延米重  5.5t/m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145m

    商业运营速度  120km/h

    制动距离(重车、紧急)≤1400m

    制动率符合铁道部有关规定

五、主要尺寸

    车辆长度  17066mm

    车辆定距  12100mm

    车辆最大高度(空车)  4770mm

    车辆最大宽度  3300mm

    车体内长  无内衬板16094mm  

                有内衬板16087mm

    车体内宽   无内衬板2800mm

              有内衬板2793mm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空车)  880mm

    地板面距轨面高(空车 1136mm

    车门门孔尺寸(高×宽)  2539mm×3012mm

    固定轴距  K6  1830mm

         K5型  1800mm

    固定轴距  840mm

六、主要结构

http://s15/mw690/006goXYyzy7fIg9HudE7e&690

    该车主要由车体、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及制动装置等组成。

1、车体

      该车车体为全钢焊接整体承载结构,主要由底架、侧墙、端墙、车顶、车门、车窗等组成。底架主要型钢板材采用Q450NQR1高强度耐候钢,端、侧墙及车顶的主要型钢板材采用09CuPCrNi-A耐大气腐蚀钢。

①底架

http://s11/mw690/006goXYyzy7fIg9Nb7k7a&690

    底架由中梁、枕梁、下侧梁、大横梁、端梁、小横梁、纵向梁、地板等组成。中梁采用屈服强度为450MPa的热轧310乙字型钢或冷弯中梁;采用直径为358mm的锻钢上心盘和C级铸钢的前、后从板座;下侧梁为冷弯型钢组焊成的鱼腹形结构;枕梁为双腹板、单层上下盖板组焊而成的变截面箱形结构;大横梁为工字形组焊结构;底架铺设铁路货车用竹木复合层积材地板,门口处装3mm厚扁豆形花纹钢地板,装用车号自动识别标签,预留便器安装座及火炉安装孔。前、后从板座与中梁间,脚蹬与侧梁间均采用专用拉铆钉连接。

②侧墙

http://s6/mw690/006goXYyzy7fIg9Vqrr55&690

    侧墙为板柱式结构,由侧板、侧柱、门柱、上侧梁等组焊而成。侧板为2.3mm厚钢板压型结构,侧柱采用4mm厚的U型冷弯型钢,上侧梁为冷弯矩形管与冷弯角型钢组焊而成。

③端墙

http://s4/mw690/006goXYyzy7fIga1ndpb3&690

    端墙为板柱式结构,由端板、端柱、角柱、上端梁等组焊而成。端板采用3mm厚钢板,端柱采用热轧槽钢,角柱采用125mm×125mm×7mm压型角钢,上端梁采用140mm×60mm×6mm压型角钢,端板上预留电源线通过孔及照明设施安装座。

④车顶

http://s11/mw690/006goXYyzy7fIga6ouSca&690

      车顶由车顶板、车顶弯梁、车顶侧梁、端弯梁等组焊而成。车顶弯梁为圆弧形结构,车顶侧梁采用冷弯型钢。车顶外部安装4个通风器和1个烟囱座,车顶弯梁处设有照明设施安装板。

⑤车门、车窗

http://s7/mw690/006goXYyzy7fIgabdMWd6&690

http://s9/mw690/006goXYyzy7fIgagb3ya8&690

    车体每侧安装一组推拉式对开车门,车门板采用1.5mm厚冷弯波纹板,车体每侧设4扇下翻式车窗。

⑥车顶内衬采用厚度为5mmPVC板,侧端墙内衬采用厚度为3.5mm的竹材板。

 2、车钩缓冲装置

http://s13/mw690/006goXYyzy7fIgakLZG2c&690

    采用E级钢17型车钩或新型车钩、17型锻造或铸造钩尾框、合金钢钩尾销、MT-2型缓冲器、含油尼龙钩尾框托板磨耗板。

3、制动装置

    采用主管压力满足500kPa600kPa的空气制动装置。主要由120型控制阀、直径为254mm的整体旋压密封式制动缸、ST2-250型双向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KZW-A型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货车脱轨自动制动装置等组成。采用编织制动软管总成、奥-贝球铁衬套、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不锈钢制动配件和管系。

    手制动装置采用NSW型手制动机。

4、转向架

http://s5/mw690/006goXYyzy7fIgar3KIa4&690

http://s15/mw690/006goXYyzy7fIgaymlw9e&690

    采用转K6型或转K5型转向架,装用转K6型转向架时车型为P70,装用转K5型转向架时车型为P70H

http://s10/mw690/006goXYyzy7fIgaDKxba9&690

七、油漆

1、隔热胶方案:车体底漆采用环氧云铁防锈底漆,漆膜厚度不小于60μm; 车顶板内表面(车顶侧梁以上)采用专用防腐隔热胶,胶层厚度1mm2mm,颜色为中灰; 端、侧墙及车门内表面采用厚浆醇酸面漆,颜色为中灰,干膜总厚度不小于120μm;车体外表面涂专用隔热漆,漆膜总厚度不小于120μm。车体外表面油漆颜色(含制动部分)采用符合GSB G51001PB08蓝灰色。

2、竹材板内衬方案:车体内表面采用溶剂型(或水溶性)厚浆醇酸漆底、面漆;车体、底架及其附属件外表面底漆采用环氧云铁防锈漆,面漆采用溶剂型(或水溶性)厚浆醇酸漆,底漆干膜厚度不小于60μm,油漆干膜总厚度不小于120μm。车体、底架及其附属件外表面油漆颜色(含制动部分)采用符合GSB G 51001PB08蓝灰色,内表面颜色为中灰。

3、转向架的各铸钢件、车钩、钩尾框、轮对、心盘等表面应涂醇酸树脂漆,转向架摇枕弹簧涂沥青清漆,其中侧架导框顶面、车轮轮辋内外表面、心盘与心盘磨耗盘接触的工作表面不涂漆。

关注公众号,有更多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