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相见
收拾掉太叔段后,回想起这些年母亲对自己的所做所为,差点让自己死于非命,心中的愤恨难平,要知道庄公绝没有舜帝那样母亲和弟弟多次陷害而依旧对母孝对弟悌的雅量,因为庄公不是圣人而是一个有着爱恨情仇的平常人,一样会有仇必报,绝不过夜。于是就把母亲武姜安置(俗话囚禁)在城颖这个地方,并发誓:“不到黄泉,无相见也!”其实就是告诉你这辈子不在见面,断绝母子关系。
可是过了段时间庄公静下心来,用他敏锐的政治头脑发现其实断绝母子关系这个决定是非常失策的。
第一,老百姓茶余饭后,谈论起来说国君囚禁生母,不孝,实在是好说不好听,总之影响不好!
第二,最重要的是不利于统治,因为根据社会常识,只有出孝子的地方,才会出忠臣,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怎么指望忠于国君呢?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我们后边要讲的齐桓公称霸后期任用了一个叫开方的人,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桓公,可以十五年不回家,就连母亲去世,也不会回家奔丧,可以说开方对齐桓公忠心耿耿,然而齐桓公最后却死于此人之手。这就是为什么后来的历朝历代包括今天的各大公司都不遗余力的提倡以孝治国(治理公司)原因,不过后来的以仁义道德自居的假君子也不少,不管是否起作用,文化风气是要形成的,以至于后来的张居正因为改革不能回家为父守制而采取夺情,差点没被口水淹死。而庄公实在是没办法提倡以孝治国,毕竟自己活生生的教科书式例子摆在那里,实在没有底气教育百姓。
当庄公因此事发愁的时候,救星到了,当时有一个在颖谷邑做边疆守卫的叫颖考叔,听说这件事情后,就在回国都诉职的时候,献给庄公一些颖地土特产,庄公为了表示感谢,就留颖考叔吃饭,颖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下不吃。庄公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有母亲在堂,我孝敬他的食物她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尝过国君赏赐的食物,请让我带给母亲吃。”庄公听后心有感触的说:“你有母亲可送,唉!我却没有!”颖考叔明知故问的说:“这是什么意思?”庄公就对他说明了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十分后悔。颖考叔回答说:“这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在城颖挖一条可以见泉水的隧道,给泉水取名叫黄泉,然后母子二人在隧道相见,不就可以了吗?”郑庄公一听好主意,就下令开挖隧道。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在大隧中相见,多么快乐啊!”姜氏走出隧道赋诗说:“走出大隧外,多么舒畅啊!”于是母子关系恢复如初。(这戏演的真到位!)不管是真和好还是因别的原因而和好,总的来说面子上解决了三十多年的恩怨,还是值得祝贺。郑庄公“克段于鄢”,成功的处理了内政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而免于战乱分裂的危险,从而为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