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星期六,上海天气多云,13℃-21℃,空气质量优。
继续心理学先哲的点滴故事。
罗伯特·塞钦斯·伍德沃斯
https://pic.wenwo.com/fimg/77420113066.jpg
1.生平:1869年-1962年。
2.尊称:心理学家、美国哥伦比亚机能心理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3.故事:伍德沃斯于1869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父亲是基督教牧师,母亲是教师。伍德沃斯在阿莫斯特大学取得学士学位。期间,他聆听过霍尔的一次演讲,读了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使他喜欢上了心理学,立志成为一名心理学家。
1895年,伍德沃斯来到哈佛大学学习,师从詹姆斯,获得硕士学位。1899年,伍德沃斯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卡特尔,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医学院讲授生理学。后来又去英国利物浦大学进修学习一年,师从生理学家谢灵顿。
1903年,伍德沃斯返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在那里一直工作到1945年退休。1915年,伍德沃斯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伍德沃斯接替卡塔尔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学科带头人。
鉴于伍德沃斯的重要贡献,1956年美国心理学基金会将第一枚金质奖章授予他。
伍德沃斯于1962年离世,享年93岁。
4.学术贡献
(1)伍德沃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动,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存在有机体的作用,通常是S-O-R模式。以后伍德沃斯又把上述公式扩展为W-S-Ow-R-W。
其中,W代表周围世界,S代表刺激,O代表有机体,w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调整及它对情境和目标的定势,R代表反应。
整个公式可以解释为:周围世界-刺激-有对一定情境和目标定势的有机体-反应-改变了的世界。
伍德沃斯将心理活动与行为纳入同一系统来对待,这对以后的新行为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行为主义者由此发展出“中介变量”学说。
(2)伍德沃斯提出共同成分说。
伍德沃斯的共同成分说是指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既产生迁移。
学习上因有共同成分,可产生积极性的迁移作用,但学习的情况并不都是如此。在学习的经验中,常有两种可能的干扰:
〈1〉前摄抑制:即原先的学习,对于后来的学习起干扰作用;
〈2〉后摄抑制:即后学的材料对于先前的学习产生干扰。
而且两种材料相似成分越多,则干扰的影响就越强。
(3)伍德沃斯将心理动力观引入了心理学。
伍德沃斯提出,要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因果机制以及决定内驱力的特殊性的动力刺激和情境。这里的思想和行为的因果机制包括了内驱力和机制两种心理成分。
内驱力是行为的发动者,是回答行为的“怎样”的问题,也称为行为的能力。机制有赖于内驱力的发动才得以活动,内驱力也只有通过机制的作用才能实现。同时,机制在内驱力多次发动后,也可以转化为内驱力。机制涉及一件东西如何活动,内驱力涉及这东西为什么会活动。当这些概念用于心理学时,一个有机体便可以按某些方式行动。
(4)在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伍德沃斯主张既用客观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也用内省法。
(5)伍德沃斯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和生理过程不是两个互相平行的过程,而只是对同一过程的不同的科学描述。心理学是研究过程的大的方面,生理学研究过程的细节。
(6)一战期间,伍德沃斯曾编制了一份《伍德沃斯个人资料调查表》,主要针对士兵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这一方法被视为自陈式个性测验的发端。
(7)伍德沃斯一生著作颇丰,代表著有《论运动》、《生理心理学》(合著)、《动力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派别》(合著)、《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动力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