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四种操作工具介绍:SLO、SLF、MLF和PSL

分类: 其他 |
央行四种操作工具介绍:SLO、SLF、MLF和PSL
SLO、SLF、MLF和PSL作为央行近年来新推出的四种操作工具,逐渐开始走入大家视野,在期限、对象、目标等方面各有特点。
SLO:即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央行于2013年1月启用SLO,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期限一般为7天及以内。央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综合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状况、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灵活决定该工具的操作时机、操作规模及期限品种等。
SLF:即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央行于2013年初创设了常备借贷便利。期限不定。该操作由金融机构向主管人行主动发起,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利率水平根据货币政策调控、引导市场利率的需要等综合确定。
MLF:即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央行2014年9月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该操作是央行提供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象为符合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可通过招标方式开展。MLF采取质押方式发放,该利率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通过调节向金融机构中期融资的成本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预期产生影响,促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截止目前,央行今年已经三次下调MLF利率。
PSL:即抵押补充贷款(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央行2014年研究创立了PSL。PSL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商业银行通过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截至目前,央行仅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过PSL操作。央行通过PSL为这些银行提供一部分低成本资金,引导投入到盈利能力弱、或有政府担保但商业定价不能满足的基础设施和民生支出等领域,可以起到降低这部分社会融资成本的作用。
综上,以上四种操作相对于公开市场操作而言都是央行货币政策调节工具在近年的创新,都是价格数量复合型引导工具,这些操作工具的创新和使用都是央行操作-市场反馈-再创新的过程,都是为了配合央行的货币政策顺利实施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