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2016-12-05 13:00:15)
标签:
365 |
分类: 教学案例 |
课题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
时间 |
2015年10月 |
学 习 目 标 |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
确 定 目 标 依 据 |
1、依据《标准》提出的“四基”目标(基本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的框架。 2、依据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延续性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以后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打好基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3、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明确了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 |
学 习 重 难 点 |
重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难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
确 定 依 据 |
教学重点的确定考虑到本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以及《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性目标的达成。” 正所谓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会学习的学生重要的就是帮学生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和经验。 教学难点的确定考虑到本节课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的延续,但学习起来要困难一些。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非常也很有限,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比较差。 |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6×2 300×2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
每 个 环 节 的 理 论 依 据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源于学生对知识的好奇。设置悬念的情景教学更能在极短的时间做到这一点,将学生快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生活既教育”,教育为生活服务,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更具有实用性,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 |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教学例1. 师:观察图片,请同学们说出图意,并且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第60页例1情境图) 生:图中小红、小丽和小明在一起画画儿,他们三人用的是同样的彩笔,已知每盒装12支彩笔,求3盒一共有多少支。 师: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12×3,也就是求3个12是多少。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盒大约共有多少支? 生:把12看成10,用10×3=30,3盒大约共30支。 师: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该怎样算呢?先在小组里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等。 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学生可能会说: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可能会说: 方法一:摆小棒,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方法二:画图, 方法三:连加。12+12+12=36. 方法四:分解组合,先算10×3=30,再算2×3=6,然后算30+6=36. 方法五:拆数。①9×3=27,3×3=9,27+9=36 ②8×3=24,4×3=12,24+12=36 ③7×3=21,5×3=15,21+15=36 ④6×3=18,6×3=18,18+18=36 师:组织学生讨论这几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方法一和方法二都好理解,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方法三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就比较麻烦。方法四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方法五虽然因数不管是几都能算,但是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相乘,乘后再加,比较麻烦。 师: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教师板书并讲解: 第二个因数要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从个 位乘起,先用3乘2得6,表示6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3去乘十位上的1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用虚线在个位上写一个0),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进一步说明:因为积的十位上的3表示3个10,所以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可以把3直接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再次板书: 3 6 ×
3 1 2
|
每 个 环 节 的 理 论 依 据 |
《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高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下完成的学习活动。是活动,就要活,就要动。 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有注意时间较短,比较好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特别是“边动手边动脑边动口”的活动是学生的最爱,这种学习过程能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乐此不疲,教师也能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轻松、顺利地完成知识的传递,能力的培养等教学目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个知识点的呈现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很难的,教师要设计好“楼梯”,为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消除学生望而生畏的心理,乐于去探究新知识,敢于向新知识挑战。 |
|
三、巩固提升 把一根长10米的木料锯成2米一段的短木料。每锯一段需要3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四、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今天的收获。 |
每 个 环 节 的 理 论 依 据 |
“学以致用”是继续学习的保证,“温故而知新”则赋予了数学习题新的生命力。如果说课堂新知学习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基础,那么课堂的练习则是课堂新知千变万化的产物,是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练习题的设计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
板书设计:
3 6
×3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