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2015-12-15 18:54:13)
标签:

天开海岳碑

澄海楼碑林

海神庙碑林

观沧海

分类: 秦岛周边
  先看两张照片。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天开海岳”碑是老龙头最重要的景观之一,现在位于南海口关上。当地群众叫它“薛礼碑”,在山海关,关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的传说很多,太宗多次东征,均末胜,直到薛仁贵(即薛礼)东征,才取得胜利,并在此立“天开海岳”碑。19849月,经专家鉴定,此碑体具有鲜明的唐碑特征:碑身无碑帽,碑顶为弧形,字体为正楷,粗犷、浑重,背面无文字等。

 虽然碑刻的历史无确切考证,但“天开海岳”四个字把老龙头的景致作了高度概括,妙在“开”字:“开”作“开创”讲,可理解为大自然天造地设,成就了大海紧依大山的雄险地形;“开”作“开拓”讲,则表示大自然鬼斧神工,海岳相依,在老龙头的天地间展开。天开海岳后,就能筑城建关,才有了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天下第一关”。

 

老龙头景点碑刻很多,我在《澄海楼》中详述了“一勺之多”碑,还给出了澄海楼两面墙上题诗的照片。现在把该文未提者补充一些。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道光御制卧碑


在御碑亭周围还有一些碑刻,正面为历代名人有关山海关或长城的诗篇,字是秦皇岛社会贤达书写,背面则是作者介绍。恭录碑刻正面于下: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明户部尚书、刑部尚书葛守礼任山海关兵部主事时的《观海亭》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明闵珪山海关诗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明马文升山海关诗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明朱之藩观海亭诗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清陈廷敬古榆关诗

我在此碑前驻足良久,因为我看到了书写者的名字——郭述祖。1963年冬我从阜新转学来秦皇岛,就是时任常务副校长的郭老决定通过考试,把我留在了一中。文革中郭校长被打成走资派,是一中受冲击最重的领导。我听到过一件事,文革结束后清理三种人,向郭询问当时打他的人,他淡然地说,“都是孩子,过去了!”。现在看到老校长遒劲的书法,不禁肃然起敬。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澄海楼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清陈天植山海关诗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清陈丹澄海楼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清钱裕国澄海楼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清林则徐长城诗

书写者的名字——越之,又一个我熟悉的名字,牛兄的父亲。李老是抗战时老冀东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文革前我市的老领导,喜古诗,牛兄曾送我一本李老的诗集,他也继承了作古诗的家风。我曾电话问牛兄,可有家人在此碑刻前的留影,答曰否,可要抓紧补一张。


老龙头景区还有一处碑林,在海神庙。

 

游廊两厢各镶卧碑五块,内容为历代皇帝和名人志士咏颂大海和谒庙的诗文:有北齐大臣祖珽写的《望海》、隋炀帝驻跸临渝宫时写的《望海》、唐太宗征辽东路上写的《春日望海》、明代书法家萧显写的《海》,还有明中叶大筑边墙的洪钟所作《南海口诗》,也有清代临榆县令萧德宣写的龙神庙求雨诗……这些诗从不同角度歌颂了大海,也反映了老龙头所在碣石地域历史文化之悠久。但在这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标明作者为“魏武帝”的《观沧海》。

秦皇岛006——“天开海岳”碑与其他——2015年两游老龙头(五)

六神诸山,沦涟大壑。北风勃来,簸荡不息。

帝命巨鳌,更负危揭。冠簪东出,以为碣石。

烛龙双眸,以为日月。下苞苍苍,浩荡糜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与我的记忆相差甚远,当即一愣,认真看了两遍,并拍下照片。回家后上网查询,百寻不得其解,最后,在一篇《秦皇岛东山古诗选注》的小册子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据说,在清康熙二年宋琬撰稿,康熙十八年常文魁续修的《永平府志》中,在明代刑部尚书王世贞名下记载此诗,并署名“前人,而到康熙五十年,由张朝琮续纂的《永平府志》则将其落实到了魏武帝的名下。

我无意、无力辨此诗的真伪,只提几点历史知识:

1明代永平府,境内建制卢龙县、抚宁县、昌黎县、永平卫、山海卫。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关增设临榆县。《大清一统志·永平府·临榆县》中记载:“秦皇岛,在临榆县西南二十五里,入海一里,四面皆水。相传秦始皇尝驻跸于此。

2《观沧海》作于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时曹操北征乌桓,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有感而发。原作为组诗《步出夏门行》中一篇,组诗开头为辞(序曲),下分四章,后人加标题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土不同)》与《龟虽寿》。

3、曹操的《观沧海》通篇写景,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颇受文学史家厚爱,评价极高。而且,写此诗时,曹操身为汉相,怎么会称秦始皇为“

我觉得,还是该把大家熟知的《观沧海》录下,供欣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